底本說:
1.十八世紀之前,絕大部分人都接受摩西是五經的作者。
2.1750年起,學者開始提出底本說,用稱呼上帝名字的差異將五經的來源
分為E (稱上帝為「伊羅興」的經文)、J(稱上帝為「耶和華」的經
文)、P(來自「祭司階層」的經文)、D(申命記學派的經文)。
(1)J典、耶典:大約是在西元前950-850年,由一位南方的作家寫的。
(2)E典:大約是西元前850-750年,可能是亞哈時代的一位先知所寫。
被認為跟北國比較有關。西元721-650年間有人將J與E合成一
本。
(3)D典、申典:可能成書於西元前690-630年,希西家時代。執筆者是
一群由北國逃亡到南國的人。
(4)P典:西元前520-500年,被擄後的作品。
3.底本說的學者認為西元前450年,一位或多位祭司將上述四種底本編成
現有的五經(文士以斯拉可能參與編纂的工作)。
4.底本說的根據:
(1)不同的名字:Elohim、Yahweh、Yahweh Elohim,且 出 6:3 指出
耶和華(Yahweh)一名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未曾
知道的,因此出現「耶和華」的名字應該屬於後期的
作品。不過最近發現當地的一些文獻,也不少用不同
的名字稱呼同一位神(參考「天道聖經註釋」,卷一
)。
(2)矛盾的記載:例如「別是巴」與「伯特利」的兩種出處。
(3)重複的記載:許多情節接近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表明不是
同一個人的手筆。
(4)超然的思想:認為摩西時代不可能有一神觀的看法。有人認為摩西
時代沒有文字。
不過考古發現摩西前一千五百年人類就有文字,出身
於埃及皇宮的摩西不可能不會用文字。
(5)申命記和約西亞:認為約西亞年間所尋獲的律法書就是「申命記」
。因此申命記(申典)是為了支援約西亞改革才
寫的,屬於西元前第七世紀的作品。
(6)寫作風格不同,神學思想不同....等等。
5.後來的發展整理:五經發展過程:
a.口傳資料零碎流傳 西元前1800-1200年
b.口傳資料依主題編纂 西元前1200-1000年
c.耶典編成 西元前950年
d.伊典編成 西元前850年
e.耶典、伊典合成一本 西元前第八世紀
f.申典編成 西元前621年
g.祭典編成 西元前550年以後
h.五經編成 西元前400年
6.近期的研究:許多學者認為P典並非一個獨立的文件,而是後來編者編
修的痕跡罷了。越來越多人懷疑到底有沒有E典的存在,整個創世記也
可以當成只有J典的作者是主要作者。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底本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