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奧斯曼帝國The Ottoman Empire

1517-1875年



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的疆域
哈里發制的最後四百年裡,哈里發的名號一直由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持有,但只偶爾會主動使用哈里發名銜。
在1517年以後,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實際上已是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及代表。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為首府的奧斯曼帝國國力漸漸達致頂峰,其版圖覆蓋安那托利亞中東大部分地區、北非高加索東歐[4]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改革工業革命而漸強的歐洲重整旗鼓,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支配。
領導失當、過時的政制及技術趕不上歐洲使奧斯曼帝國無法有效回應歐洲的再興,逐漸失去其超級大國的地位。
十九世紀末,奧斯曼帝國的弊病演變成危機。
奧斯曼帝國在俄土戰爭失去了不少領土,弱化了她的影響力和國力。
1875年,由於財政管治失當,奧斯曼帝國無力償還貨款。
印度穆斯林毛拉納·穆罕默德·阿里(Maulana Muhammad Ali)及毛拉納·肖卡特·阿里(Maulana Shaukat Ali)領導的運動承認奧斯曼帝國哈里發是印巴次大陸的哈里發,這是印巴次大陸忠實穆斯林支持伊斯蘭中央領導的一個標誌。
印巴次大陸在蒙兀兒統治時享有自治權,但在決策時須得到哈里發的同意,故當地的人民都認為穆斯林最高統治者在土耳其。雖然這一運動聲勢浩大,但由於資源有限及受到英國統治者的限制而未能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