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卦:读 qián
2.坤卦:读 kūn
3.屯卦:读 zhūn
4.蒙卦:读 méng
5.需卦:读 xū
6.讼卦:读 sòng
7.师卦:读 shī
8.比卦:读 bì
9.小畜卦:读 xiǎo xù
10.履卦:读 lǚ
11.泰卦:读 tài
12.否卦:读 pǐ
13.同人卦:读 tóng rén
14.大有卦:读 dà yōu
15.谦卦:读 qiān
16.豫卦:读 yǜ
17.随卦:读 suí
18.蛊卦:读 gǔ
19.临卦:读 lín
20.观卦:读 guān
21.噬嗑卦:读 shì kè
22.贲卦:读 bì
23.剥卦:读 bō
24.复卦:读 fù
25.无妄卦:读 wú wàng
26.大畜卦:读 dà xù
27.颐卦:读 yí
28.大过卦:读 dà guò
29.坎卦:读 kǎn
30.离卦:读 lí
31.咸卦:读 xián
32.恒卦:读 héng
33.遯卦:读 dùn
34.大壮卦:读 dà zhuàng
35.晋卦:读 jìn
36.明夷卦:读 míng yí
37.家人卦:读 jiā rén
38.睽卦:读 kuí
39.蹇卦:读 jiǎn
40.解卦:读 jiě
41.损卦:读 sǔn
42.益卦:读 yì
43.夬卦:读 guài
44.姤卦:读 gòu
45.萃卦:读 cuì
46.升卦:读 shēng
47.困卦:读 kùn
48.井卦:读 jǐng
49.革卦:读 gé
50.鼎卦:读 dǐng
51.震卦:读 zhèn
52.艮卦:读 gèn
53.渐卦:读 jiàn
54.归妹卦:读 guī mèi
55.丰卦:读 fēng
56.旅卦:读 lǚ
57.巽卦:读 xùn
58.兑卦:读 duì
59.涣卦:读 huàn
60.节卦:读 jié
61.中孚卦:读 zhōng fú
62.小过卦:读 xiǎo guò
63.既济卦:读 jì jì
64.未济卦:读 wèi jì
=======================
李守力《周易詮釋》解讀離卦
王弼曰:“錯然”者,警慎之貌也。
孔穎達疏:“錯然者警慎之貌”者,是警懼之狀,其心未寧故“錯然”也。
陸希聲曰:錯,交雜之貌。
王昭素曰:處萬物相見之初,履錯雜之時。
胡瑗曰:“錯然”者,“敬之”之貌也。
程頤曰:其履錯然,謂交錯也。
胡一桂曰:“錯然”是事物紛錯之意,能敬則心有主宰,酬應不亂,可免於咎。不能敬則反是。
李士鉁曰:錯然者,躁動紛雜之意。
李光地曰:“履錯然”,王氏、馮氏、胡氏之說為是,蓋錯雜者,處應物之初也。
劉沅曰:初九居卦之初,日出之離也。人心之動,如火之始然,朝日之方升,平旦之氣未遠,履紛錯之事而敬以直之,所以辟咎。
阜陽漢簡《周易》於初九:“履{艹/昔}然,敬之無咎。”後緊接“蔔臨官立(蒞)眾,敬其下乃吉。”“臨官立眾”是古代占蔔辭裏常見的蔔問事項,如放馬灘和睡虎地秦簡《日書》都有“臨官立政”內容,阜簡作“臨官蒞眾”,均指任職官員治理民眾事務。“臨官蒞眾”是對“履錯然”的註解,“敬其下乃吉”是對“敬之無咎”的註解。
戰國《屍子·發蒙》(孫星衍輯本):
若
夫臨官治事者,案其法則民敬事;任士進賢者,保其後則民慎舉;議國親事者,盡其實則民敬言。孔子曰:“臨事而懼,希不濟(《論語·述而篇》:子曰:必也臨
事而懼,好謀而成。《曾子·立事篇》雲: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此蓋誤曾子之言為孔子)。”《易》曰:“若履虎尾,終之吉(《易·履卦》雲:履虎尾,愬
愬,終吉)。”若群臣之眾,皆戒慎恐懼,若履虎尾,則何不濟之有乎?
愚按:屍子是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的老師,《屍子·發蒙》“臨官治事者,案其法則民敬事”、“若群臣之眾,皆戒慎”,與阜陽漢簡《周易》(公元前165年)初九爻辭後的蔔辭“臨官立(蒞)眾,敬其下乃吉”十分接近。其當源自《大戴禮記·曾子立事》(曾子:前505~前432)“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履虎尾”是面對危險的局面,“履錯然”則是面對復雜的局面。
“履錯然”,帛書《周易》(公元前168年)作“禮昔然”,昔通錯,《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胗而昔。”鄭眾(鄭司農)註:“昔讀為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鄭玄註:“昔讀為履錯然之錯。”
綜上所述,先儒大都以“錯”為交錯之義。離為羅為網,引申為交錯。孔穎達以為“其心未寧故‘錯然’也”已和“交錯之義”靠近(其心未寧即心緒錯亂),可見,王弼、胡瑗有誤讀,此先賢疏忽耳。
愚按:屍子是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的老師,《屍子·發蒙》“臨官治事者,案其法則民敬事”、“若群臣之眾,皆戒慎”,與阜陽漢簡《周易》(公元前165年)初九爻辭後的蔔辭“臨官立(蒞)眾,敬其下乃吉”十分接近。其當源自《大戴禮記·曾子立事》(曾子:前505~前432)“臨事而栗者,鮮不濟矣。”“履虎尾”是面對危險的局面,“履錯然”則是面對復雜的局面。
“履錯然”,帛書《周易》(公元前168年)作“禮昔然”,昔通錯,《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胗而昔。”鄭眾(鄭司農)註:“昔讀為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鄭玄註:“昔讀為履錯然之錯。”
綜上所述,先儒大都以“錯”為交錯之義。孔穎達以為“其心未寧故‘錯然’也”已和“交錯之義”靠近(其心未寧即心緒錯亂),可見,王弼、胡瑗解讀有誤,此先賢疏忽耳。
愚按:“履錯然”三字全由觀象系辭所得。《易》以初爻為足,履,籀文從足,《說文》“足所依也。”履從屍為祭主,《系辭傳》“履者,禮也”。
錯,為形聲字,初文為昔,昔字甲骨文和金文,由洪水和太陽組成:
葉玉森《說契》說:“昔,從日巛,巛(川)乃象洪水,古人殆不忘洪水之巛,故制昔字取誼於洪水之日。……甲骨文災字,乃像河川中泥沙淤積堵塞之形,因而泛濫成災。”
清華簡《筮法》中的後天八卦圖與傳本《易傳》後天八卦坎離二卦正好相反。甲骨文中的“昔”字保留了這個傳統。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收錄了5個“昔”字,其中上日下巛3個,上巛下日4個。(2013年11月5日 19:00:12)
離卦二至五互大坎,大坎為大水,似昔字古文中的洪水。
華夏文明的兩次起點都發生在大洪水滅世之後,第一次是華,即華胥氏的子女伏羲和女媧時期,第二次是夏,即大禹治水時期。“昔”指遠古、上古時期洪水滔天、暗無天日的記憶。這也是《周易》在乾坤之後的屯蒙需訟師比六卦都有坎卦的原因。
大禹治水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臨官立眾”,是解決民眾的生存環境問題。昔字孿乳為錯,離為羅為網,引申為交錯。
然,《說文》“燒也。”離為火,故曰然,然從灬(四點底),灬即火,《正字通》“灬即火字變體。凡四點在下者俱屬火部,猶水之從氵也。”然字從肉(月為肉)、犬、火,造字本義:將獵獲的動物烤熟了吃。故“然”為“臨官立眾”的第二大問題,即解決生活需求問題。
然為燃的本字,“然”猶如火燒眉毛。“履錯然”即面對交錯復雜、火燒眉毛的局面。
先儒皆以為“然”為後綴語氣助詞,即現代漢語“…的樣子”,然《周易》頻繁使用“若”、“如”作後綴語氣助詞: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乾卦·九三》)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卦·卦辭》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離卦·六五》)
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豐卦·六二》)
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巽卦·九二》)
不節若,則嗟若,無咎。(《巽卦·六三》)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屯卦·六二》)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屯卦·上六》)
有孚攣如,富以其鄰。(《小畜·九五 》)
厥孚交如,威如,吉。(《大有·六五》)
賁如濡如,永貞吉。(《賁卦·九三》)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賁卦·六四》)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離卦·九四》)
晉如,摧如,貞吉。(《晉卦·初六》)
晉如,愁如,貞吉。(《晉卦·六二》)
有孚威如,終吉。(《家人·上九》)
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萃卦·六三》)
有孚攣如,無咎。(《中孚·九五》)
“若”與“如”作語氣後綴幾乎為《周易》所獨有,《詩經》中的“如”都不用於作後綴,“若”在《詩經》僅有2例,都用在“沃”後: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詩經·小雅·皇皇者華》)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衛風·氓》)
所以“若”與“如”作語氣後綴是《周易》的通例。“然”在《詩經》有7例作後綴,而“然”在成書早於《詩經》的《周易》古經中出現唯此“履錯然”一例。以此推斷,“履錯然”之“然”字用本義的可能性極大,此亦與離為火卦象相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