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厂长牛顿

金本位制度就像不列颠女神一样为英国的物价、汇率以及英镑的稳定性保驾护航,而这,却是1696年坐在伦敦造币厂里,苦苦思索要怎么“重振银币无上光荣地位”的厂长牛顿用想出万有引力头脑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贵金属作为货币流通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被“薅羊毛”,足额银币往往会被经手的市民刮下一点,集腋成裘攒成一坨拿去卖钱,头脑再不济的普通人也知道在手中钱币里挑挑拣拣,把有残缺破口的花出去,完整的留下来,这就是格雷欣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套汇的操作

吸收银子消失的神秘力量主要来源于岛外的“外销”,也就是说银子不光被销融私藏民间,还坐上船被运出海外。这就涉及到一个叫做“金银兑换比”的概念:比如说,如果英国的金银兑换比是1:11,而法国的比例是1:10,会发生什么状况呢?中世纪时跨国商品交易尚不发达,各国金银兑换比不一样也都是自家关起门来的事;等到了都铎王朝海上贸易开始兴起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也随之初现端倪。如果按照英格兰的兑换比,一盎司的金子可以兑换到11盎司的银子,运去法国按照当地的兑换比转手就可以得到1.1盎司的金子;再运回英国即可以得到12.1盎司的银子,意味着在法国可以兑到1.21盎司的金子……类似于今天套汇的操作,这样循环往复、一本万利的好事自然盛行于跨国贸易的商人之间,源源不断的货船顺带着金子登陆英国兑成银币,熔成的银子再被带去别国换成黄金再带来英国换成更多的银子——这才是英国银子消失的大型黑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