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最新排名!快來看你的姓氏排第幾了?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為十三億七千萬 (1370536875) 人。
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李王張劉陳——中國五大姓人口近4億,好龐大的數字啊!
中國人口最多姓氏前十排名
1.李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 95,300,000人 。
2.王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41%= 88,900,000人 。
3.張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 84,800,000人 。
4.劉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5.38%= 64,600,000人 。
5.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4.53%= 54,400,000人 。
6.楊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3.08%= 37,000,000人 。
7.趙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29%= 27,500,000人 。
8.黃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23%= 26,800,000人 。
9.周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12%= 25,400,000人。
10.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05%= 24,600,000人 。
中國人口最多的前100 名姓氏:前十名總人口約為5.5億人。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週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漕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人名演變成字彙
人名演變成字彙的情況,不外乎當事人是發現或發明(invent)新事物的重要人物,
亦或牽涉(involve)過去某個重要事件,使他的名字成了 那個事件的象徵(symbol)或代表(representation)。
以下英文字彙的背後皆藏著有趣的小故事,瞧瞧它們的歷史淵源吧!
bloomers(燈籠褲)
伊莉莎白.史密斯.米勒(Elizabeth Smith Miller)在一八四九年發明燈籠褲,並介紹給知名的女權運動人士愛蜜莉亞.布魯莫(Amelia J. Bloomer)。這種既端莊又便利的服飾概念令布魯莫深深著迷,於是立刻開始贊助宣揚。
boycott(杯葛)
查爾斯.杯葛(Charles C. Boycott)是英國一位地主的代理人,負責向愛爾蘭農夫收取高額地租。農夫為了抗議,處處排擠杯葛,甚至不准他在鎮上購物,也不准他雇用工人收割農作物,後來 boycott(杯葛)就成了集體抵制的代名詞。
marcel(深波浪髮型)
馬塞爾(Marcel)是巴黎一位巧手髮型設計師,他覺得自己可以改良一八七五年流行的淺淺捲髮,他的確做到了,因而賺進大筆財富。
silhouette(剪影,輪廓)
艾蒂安.德.希爾埃特(Etienne de Silhouette)是法國大革命之前的財政部長,大力提倡簡單生活,好讓多餘資金流入國庫,而不是花費於奢華生活。描繪人像時,畫出人物大致輪廓是最簡便的,因而以 silhouette 來指稱這種繪製人像的畫法。
derrick(起重機)
德瑞克(Derrick)是十七世紀英國一個執行絞刑的劊子手,負責把當時惡名昭彰的罪犯吊起來致死。
sadist(虐待狂者,性虐待狂者)
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是十八世紀的法國人,他以虐待朋友和情婦來獲取快感,因此 sadist 就取自他的名字。他當時的著作震驚整個法國和世界,書中露骨描述了病態、血腥的殘忍虐待。
galvanism(電療法)
路 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是義大利生理學家,他無意中發現,充了電的手術刀可以讓死掉的青蛙出現肌肉抽搐,進一步實驗後領悟到化學發電的原理。他的名字不僅用於技 術用語,例如 galvanism(電療法)、galvanized iron(鍍鋅鐵)、galvanometer(電流計),也衍生出一個非常生動的片語:galvanize into action(刺激某人開始行動)。
guppy(孔雀魚)
一八六八年,千里達科學學會(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Trinidad)會長 R. J. 里切米爾.古皮(R.J. Lechmere Guppy)送了一種體型非常小的熱帶魚給大英博物館,於是這種魚就被取名為 guppy。
nicotine(尼古丁,菸鹼)
四百年前,法國大使尚.尼古(Jean Nicot)向一位佛蘭德商人購買了一些菸草種籽,尼古成功在歐洲推廣這種植物,使他在語言學上永垂不朽。
亦或牽涉(involve)過去某個重要事件,使他的名字成了 那個事件的象徵(symbol)或代表(representation)。
以下英文字彙的背後皆藏著有趣的小故事,瞧瞧它們的歷史淵源吧!
bloomers(燈籠褲)
伊莉莎白.史密斯.米勒(Elizabeth Smith Miller)在一八四九年發明燈籠褲,並介紹給知名的女權運動人士愛蜜莉亞.布魯莫(Amelia J. Bloomer)。這種既端莊又便利的服飾概念令布魯莫深深著迷,於是立刻開始贊助宣揚。
boycott(杯葛)
查爾斯.杯葛(Charles C. Boycott)是英國一位地主的代理人,負責向愛爾蘭農夫收取高額地租。農夫為了抗議,處處排擠杯葛,甚至不准他在鎮上購物,也不准他雇用工人收割農作物,後來 boycott(杯葛)就成了集體抵制的代名詞。
marcel(深波浪髮型)
馬塞爾(Marcel)是巴黎一位巧手髮型設計師,他覺得自己可以改良一八七五年流行的淺淺捲髮,他的確做到了,因而賺進大筆財富。
silhouette(剪影,輪廓)
艾蒂安.德.希爾埃特(Etienne de Silhouette)是法國大革命之前的財政部長,大力提倡簡單生活,好讓多餘資金流入國庫,而不是花費於奢華生活。描繪人像時,畫出人物大致輪廓是最簡便的,因而以 silhouette 來指稱這種繪製人像的畫法。
derrick(起重機)
德瑞克(Derrick)是十七世紀英國一個執行絞刑的劊子手,負責把當時惡名昭彰的罪犯吊起來致死。
sadist(虐待狂者,性虐待狂者)
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是十八世紀的法國人,他以虐待朋友和情婦來獲取快感,因此 sadist 就取自他的名字。他當時的著作震驚整個法國和世界,書中露骨描述了病態、血腥的殘忍虐待。
galvanism(電療法)
路 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是義大利生理學家,他無意中發現,充了電的手術刀可以讓死掉的青蛙出現肌肉抽搐,進一步實驗後領悟到化學發電的原理。他的名字不僅用於技 術用語,例如 galvanism(電療法)、galvanized iron(鍍鋅鐵)、galvanometer(電流計),也衍生出一個非常生動的片語:galvanize into action(刺激某人開始行動)。
guppy(孔雀魚)
一八六八年,千里達科學學會(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Trinidad)會長 R. J. 里切米爾.古皮(R.J. Lechmere Guppy)送了一種體型非常小的熱帶魚給大英博物館,於是這種魚就被取名為 guppy。
nicotine(尼古丁,菸鹼)
四百年前,法國大使尚.尼古(Jean Nicot)向一位佛蘭德商人購買了一些菸草種籽,尼古成功在歐洲推廣這種植物,使他在語言學上永垂不朽。
聖殿
所羅門時期所建的第一聖殿,在主前586年因巴比倫王國入侵而摧毀;
七十年後波斯王古列下詔重建聖殿,所羅巴伯及尼希米等帶領百姓歸回,
重建聖殿並修建城牆,
但此聖殿又為羅馬將軍龐貝Pompey主前63年所毀。
直到主前19年,大希律王在聖殿山興建新的聖殿,被稱為第二聖殿,
也就是主耶穌時代的聖殿。主後70年,羅馬帝國提多Titus太子將第二聖殿燒毀。
七十年後波斯王古列下詔重建聖殿,所羅巴伯及尼希米等帶領百姓歸回,
重建聖殿並修建城牆,
但此聖殿又為羅馬將軍龐貝Pompey主前63年所毀。
直到主前19年,大希律王在聖殿山興建新的聖殿,被稱為第二聖殿,
也就是主耶穌時代的聖殿。主後70年,羅馬帝國提多Titus太子將第二聖殿燒毀。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六祖惠能,菩提達摩, chan
Chan tradition's distrust of words, its love of paradox, and its emphasis on direct,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insight had much in common with Taoism.
------------------------------
菩提達摩Bodhidharma(AD 460-534),簡稱達摩,在中土的印度人,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
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為「覺悟」,達摩本義則是「佛法」,可參見法或佛法
六祖惠能(AD 638-713)卽禪宗初祖達摩大師以下第六代衣鉢傳人。
六祖不識字,平生無著作,惟有門人法海記述其說法之語,名爲法寶壇經。
宋時明教大師有校刊本,題名曰法寶記。
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
明教大師曰:「法寶記者,蓋六祖所說之法也,稱經者後人尊重其法耳,非六祖之意也。」
五祖見後,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insight had much in common with Taoism.
------------------------------
菩提達摩Bodhidharma(AD 460-534),簡稱達摩,在中土的印度人,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
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為「覺悟」,達摩本義則是「佛法」,可參見法或佛法
六祖惠能(AD 638-713)卽禪宗初祖達摩大師以下第六代衣鉢傳人。
六祖不識字,平生無著作,惟有門人法海記述其說法之語,名爲法寶壇經。
宋時明教大師有校刊本,題名曰法寶記。
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
明教大師曰:「法寶記者,蓋六祖所說之法也,稱經者後人尊重其法耳,非六祖之意也。」
六祖壇經不但在佛教界視爲必讀之書,卽在國學文學方面,亦頗受尊重,
其内容第一行由品中敘述六祖一代之行狀由來及其得法經過。
其内容第一行由品中敘述六祖一代之行狀由來及其得法經過。
五祖弘忍(AD 601-674)晚年欲傳衣鉢於門人,令人各作一偈,看看誰能見性,若悟大意,卽付衣法。
初是上座神秀教授(AD 605-706)師呈一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見後,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内,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
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卽是真實,若如是見,卽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神秀作禮而出。
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此時惠能側聞一童子唱誦神秀偈,便知偈語未見本性,亦欲另作一偈,
適遇江州別駕張日用至堂前,卽託其書寫於南廊壁上。
惠能偈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見後曰:「亦未見性」,並用鞋擦去,到了夜間,五祖卽將衣鉢潛傳惠能爲第六代祖。
====================================================================
神秀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The body is the tree of perfect wisdom,
The mind is the stand of a bright mirror.
At all times diligently wipe it.
Do not allow it to become dusty.
---------------------------------------
惠能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Fundamentally perfect wisdom has no tree.
Nor has the bight mirror any stand.
Buddha-nature is forever clear and pure.
Where is there any dust?
---------------------------------------
====================================================================
神秀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The body is the tree of perfect wisdom,
The mind is the stand of a bright mirror.
At all times diligently wipe it.
Do not allow it to become dusty.
---------------------------------------
惠能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Fundamentally perfect wisdom has no tree.
Nor has the bight mirror any stand.
Buddha-nature is forever clear and pure.
Where is there any dust?
---------------------------------------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中,宇宙最初的形態是混沌(Chaos)。
混沌生了地神該亞(Gaea),之後出現的是
在大地的底層塔耳塔洛斯(Tartarus)出生的厄瑞玻斯(Erevus;黑暗)及
在地面出生的尼克特(Night;夜晚)。
厄瑞玻斯和尼克特兄妹兩結合生下了光亮(Light)和白日(Day)。
接著該亞生出了天空,即是穹蒼之神烏拉諾斯(Uranus),烏拉諾斯和該亞結合,成為世界的主宰。
他們生下六男六女,即十二泰坦巨神(Titans)。
除此之外,他們還生了三個獨眼巨怪和三個百臂巨怪。
據說烏拉諾斯討厭子女,把他們藏在該亞體內,不見天日。
該亞慫恿子女造反,子女中的克洛諾斯(Cronus)用該亞造的大鐮刀閹割了拉諾斯,從而稱雄世界,
但從烏拉諾斯的血液中生出了巨人(the
Giants)和復仇三女神(the Furies)。
烏拉諾斯和克洛諾斯這兩代就是希臘神話中的老神。
希臘神話的世界裏,地球呈扁圓形。
地球的正中點或是奧林匹克山(Olympus)或是以神示所聞名的得爾福(Delphi)。
地球被海從東到西分隔為面積相等的兩個部分。
大洋河岸是福地,即使凡人在那裏也享有永生的幸福。
在天地形成的過程中,最先出現的是大地女神該亞Gaea(Ge),接著在塔耳塔洛斯出現了黑暗之神厄瑞
希臘神話的世界裏,地球呈扁圓形。
地球的正中點或是奧林匹克山(Olympus)或是以神示所聞名的得爾福(Delphi)。
地球被海從東到西分隔為面積相等的兩個部分。
大洋河岸是福地,即使凡人在那裏也享有永生的幸福。
神的天府位於奧林匹克山上。
常年居住在奧林匹克山上的有十二位主神及一些世人皆知的小天神,
如小愛神厄洛斯(Eros),
青春女神兼諸神斟酒官赫拍(Hebe),
主管社會娛樂的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
負責文學、藝術和科學的九位繆斯(the Muses),
紡人類命運之紗、控制人的生死的命運三女神(the Fates)等。
美惠三女神(Charities),命运三女神(Fates),复仇三女神(Furies),九位缪斯(Muses)等
負責文學、藝術和科學的九位繆斯(the Muses),
紡人類命運之紗、控制人的生死的命運三女神(the Fates)等。
美惠三女神(Charities),命运三女神(Fates),复仇三女神(Furies),九位缪斯(Muses)等
希臘神話把海描繪成兩個朝代。
舊朝興旺於克洛諾斯(Cronus)統治時期,由泰坦巨神俄刻阿諾斯(Oceanus)和忒提斯(Tethys)所創立。
他們繁衍了三千條河流和無數海上神女。
大地母親該亞(Gaea)的兒子涅柔斯(Nereus)成為海洋中的長者,以預言天才、知識和對真理及正義的熱愛著稱。
他的女兒和宙斯(Zeus)的哥哥波塞冬(Poseidon)結為伉儷,聯了海的新舊兩個朝代。
據說在大海和陸地以及蒼天都還沒有出現之前,大自然的面貌是一團糟,毫無秩序,名為混沌(Chaos),
在這一片混沌的物質中,冷熱,乾濕,軟硬,輕重彼此充斥著.逐漸地,它們都開始分開,陸地,天空和海洋都分開了.
混亂的面貌改變了,形成秩序.
混亂的面貌改變了,形成秩序.
屬火的輕元素上升成天,沉重的部分聚集形成大地,天地間是空氣,水將大地包圍起來,
而在大地的最底層則是最黑暗的地方塔耳塔洛斯(Tartarus).
而在大地的最底層則是最黑暗的地方塔耳塔洛斯(Tartarus).
在天地形成的過程中,最先出現的是大地女神該亞Gaea(Ge),接著在塔耳塔洛斯出現了黑暗之神厄瑞
玻斯(Erebus)和黑夜之神紐克斯(Nyx),而黑暗和黑夜相結合產生光明之神Ather和白晝之神Hermera,
這時該亞也生出最早的天神烏拉諾斯(Uranus).
烏拉諾斯登上天神寶座後,使天地更有秩序,
他將宇宙分成許多部份,並在地球上劃分五界:
他將宇宙分成許多部份,並在地球上劃分五界:
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那些長期被囚禁於黑暗中的太陽月亮星辰;都高掛天上.
海洋及地上都是鳥獸,井然有序.
海洋及地上都是鳥獸,井然有序.
希臘神話世界中的陰曹在大洋河彼岸,已知世界的極端邊緣的下方。
那裏荒蕪的河岸永遠不見天日,籠罩在雲霧之中,冥國的邊界是兩條河:
那裏荒蕪的河岸永遠不見天日,籠罩在雲霧之中,冥國的邊界是兩條河:
恐怖的、對神祇來說也是神聖可畏的斯堤克斯河(Styx)以及悲愴河阿克倫河(Acheron)。
艄公卡倫(Charon)在悲愴河岸接待亡靈,
而三頭蛇尾的大狗塞伯拉斯(Cerberus)守衛冥國的大門,不讓亡靈逃出冥國。
而三頭蛇尾的大狗塞伯拉斯(Cerberus)守衛冥國的大門,不讓亡靈逃出冥國。
冥國是由宙斯(Zeus)的哥哥哈德斯(Hades)及其妻子普西芬妮(Persephone)主宰的。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中西宗教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任何一种文明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任何一个民族没有宗教。
宗教(作为思想体系)和哲学一 样,都处于人类文化的核心,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
所以,中西文化之差异,从根本上说,导源于中西哲学和中西宗教的基本精神之不同。正是基于此,有些学者把中国文化称为“儒家文化”或“儒教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为“基督教文化”或“两希文化”(古希腊和古希伯来)。
因此,考察中西宗教精神之差异,对于 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吸取西方文化之精华、促进中国文化之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提及西方宗教,无疑指的是基督教。
因为,正是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背景,中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任何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具有基督教的气 息;而且,基督教不仅影响了西方文化,其本身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宗教,其所指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定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多种宗教信仰的民族,中国佛教、道教、民间宗教是大家公认的中国宗教。
儒家思想是不是宗教?分歧甚大。
不过,作为儒家文化主要内容之一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显然属于宗教的范围,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提及中国宗教是无法避开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故而,在这里我们对“儒教”的说法存而不论,但是把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包括在“中国宗教”的所指之中。
中西宗教在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精神的层面上比较中西宗教之差别,兼及其它两个层面。
因为,正是中西宗教在基本思想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它两个层面上的差异。
一、人本与神本
中国宗教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西方宗教则具有显著的神本主义特征。
所谓宗教,简言之,就是人对神的信仰。
在这种信仰体系中,神、人、神人 之间的关系是其基本构成要素。
中西宗教精神人本与神本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它们关于这三者的观念之不同上。
首先,中西宗教关于神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基督教的上帝被奉为宇宙间的唯一真神,至高无上,全知、全善、全能、全在,是宇宙自然和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世 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支配者。对人来说,上帝是创造者,是生命的给予者,是人生得失成败、生死祸福的主宰者,是善恶行为的审判者,是人类苦难的拯救者。换言 之,上帝是世界之根本,尤其是人之根本,一切都是从上帝出发的,也都是以上帝为最终目的的。
与基督教不同,人是中国宗教关注的中心,其最终目的是人的幸福而不是神的尊严。
道教以抽象、神秘的道为最高信仰,奉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老子为教祖,崇拜神仙,属于多神教。
它认为,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时的先天真圣,如“三清”、“天尊”、“星君”等;仙是天地开辟以后的得道仙真以及地方神灵,如“八仙”、“ 土地神”等。神和仙构成了道教的等级制的神灵体系。
在道教教义中,神既不是世界的创造者,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抽象、神秘的道的化身;仙是人或其它自 然物修炼得道而成。也就是说,道教的神仙是人可以修炼而成的。
例如,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有一个“天心神”,就是凡人学道不止而成神仙的,“故奴婢贤者 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故上神人告于北极紫宫中也,与天上帝同象 也,名天心神,……”道教的许多神灵,特别是低级神灵往往与人有很密切的关系,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情味和人间气息,与基督教严厉、独尊、远离人间烟火却又监 视着人的一举一动的上帝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信仰的最高神是佛陀。佛陀,意为觉者,指修习佛法,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俱全的完满境界者,小乘佛教指 释伽牟尼佛,大乘佛教除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其次是菩萨。菩萨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以智慧上求菩提,用慈悲下救众 生。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是其中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中国佛教中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法力无边、普度众生的神。与基督教的上帝不同,佛既不是造物主,也 不主宰人的吉凶祸福,只消除人的灾难,保佑人的平安;而且,佛教中的佛和菩萨都是人修习佛法可以成就的。根据佛教教义,佛陀本是人,不是神,后来被人神化 成为至高无上的神。释迦牟尼佛原来是古印度一个小邦国的王太子,地藏王菩萨原来是古代新罗国的太子。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是以死去的先人和天地为崇 拜对象的。祖先崇拜认为,已死去的祖先能够在阴间保佑子孙后代的平安和幸福,保佑家族的兴旺和发达。鬼神崇拜以天、以及天地间的神灵为崇拜对象,鬼魂则是 人敬畏、回避的对象。
由以上所述可知,在中国宗教中,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或是传统的民间信仰,神更多的是人祈求幸福和平安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保佑者,而不是人的生活的中心和根本目的,这与基督教的神灵观是根本不同的。
其次,中西宗教对人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关于人的本性,中国宗教受儒家文化性善论的影响,基本上对人性持肯定的看法。中国佛教认为人有佛性,这是人觉悟 成佛的根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有些派别甚至主张即使断了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也能成佛。佛教禅宗更是主张,人的自性即是佛 性,觉悟即是佛,沉迷即为凡,人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人。道教认为人有道心,有先天之性,此为人修道的前提。基督教对人性基本上持否定的看法,认为人有原罪和罪性。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下原罪,遗传给后世子孙,绵延不绝,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原罪。人的罪性是指人的各种违背神意、使人堕落的欲望, 特别是人的贪欲。关于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基督教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人虽然被称为神的子女,在万物中地位最高,可以管理和利用万物,但是与 神相比,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低贱的。中国宗教则不同,佛教把宇宙间的生命体分为“四圣六凡”有高下差别的十类,四圣是已经觉悟、超脱生死轮回的生命体, 六凡是没有觉悟、未脱生死轮回的生命体,人与动物一样是六凡之一,处于六凡中的第二个层次,地位低下,但是,佛教认为人有修习佛法、证悟成佛的能力。道教 珍视人的生命,认为“一切万物,人最为贵”〔1〕,“人是有生最灵者也”〔2〕,“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3〕。人通过修炼道术,就能得道成仙。 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儒家文化认为人是与天、地并列的三才之一,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显然,中国宗教基本上是肯定人在宇宙 间的较高的地位的。
宗教是人对神的信仰,所以,神人关系是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基督教中,神人之间是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神是人的创造者,人类生活的主宰者,人的善恶行为 的审判者,人的祸福的掌握者;人信仰神,遵从神的旨意,向神祈祷,求神保佑。在这种神人关系中,神是人全部生活的中心,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人一无所有,只 是神意的服从者,他所能做的只是祈求和服从。在中国宗教中,人与神之间是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在佛教中,人为现实人生的苦难向佛、菩萨求助,佛、菩萨则以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心解救人的苦难,保佑人的平安与幸福。在道教中,以三清尊神为主的道教诸神主宰着人的祸福成败、生死寿夭;人通过信仰神仙获得它们的 保佑和帮助,达到平安、健康、长生不死的目的。天地崇拜和鬼神崇拜认为,天地鬼神主宰人事、赏善罚恶,人应当敬畏鬼神,按时祭祀天地鬼神,积德行善,以求 天地鬼神的佑助。在神人关系和人伦关系两者之间,基督教重神人关系,认为神人关系高于人伦关系,爱神是第一位的,爱上帝的心应过于爱人的心,爱人也应当是 为上帝而爱人。《圣经》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相对而言,中国宗教更重 人伦关系,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或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都没有主张爱神应当过于爱人,相反,却都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把儒家的忠孝道德作为宗教道德的基 本内容,甚至认为爱人高于爱神。
在神人关系中,人的解脱与神的救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西宗教人本与神本的差异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宗教非常强调人自身的努力,认为人自身 的努力是人解脱的根本前提,神的救助只是人解脱的辅助力量。佛教对人生基本上持蔑视和否定的态度,它认为,人生本质上是苦的,苦的原因是人对佛法的无知和 对世俗欲望的贪执。人只有信仰佛教,修习佛法,体悟佛理,才能成就佛果,从人生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显然,对于人的解脱和成佛,佛教强调的是人自身的努力而 不是佛的恩赐。所以,有人称之为“自力拯救”的宗教。这个特点在中国佛教中尤为明显。中国佛教的大多数宗派认为,人是有佛性的,凡人之所以没有成佛是因为 他的佛性被世俗贪欲遮蔽了,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只要诚信佛教,修习佛法,破除愚妄和贪执,就能成佛。禅宗更进一步,认为众生无须长期修习,一旦突然觉悟自 身的清净本性,就可顿然成佛。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自性的迷悟。禅宗南派创始人慧能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4 〕这就把能否成佛完全寄托在人自身的努力上了。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即道教所说的“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神秘境界。要达到这一目 标,道教认为,主要依赖于人的自我修炼,“天道万端,在人可为”〔5〕,“我命在我不在天”〔6〕,“我命在我不属天地。”〔7 〕人如果敬奉道教神灵,努力修炼,从而理解道、贴近道、追求道,就能得道;得道之后,度人济世,广积阴功,就能成仙和长生。与中国宗教不同,基督教认为, 上帝派他的独生子耶稣降生世间传播福音,拯救有罪的世人,并且以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死为人类赎罪。所以,人的得救本乎上帝的恩典,没有神的恩典,人单单 凭藉自身的努力是无法摆脱他的罪进入天堂的。相反,只要神愿意,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也能得到神的赦免,被神拯救,进入天堂。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派把这一思 想推到极端,提出“预定论”,认为能否成为上帝的选民是上帝预先定好的,人的努力丝毫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人只能听从上帝的决定。简言之,在中国宗教中, 人的解脱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在基督教中,人的得救主要靠神的恩典。
总之,在基督教中,神是中心,是一切的出发点,人则是神的附属,人的一切都从属于神,人是为神而存在的,能否得救决定于神的意志;在中国宗教中,人是中 心,仙佛是人修炼而成的,是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更是人羡慕的对象,成仙成佛是人信仰宗教的最高目标,能否成仙成佛主要取决于人自身的努力。所以,在一定 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宗教是从人出发来看待和设计一切的,基督教是从神出发来看待和设计一切的。
二、现世与来世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
在宗教看来,生死的界限把人的生命历程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现世和来世。
对于现世和来世的看法是宗教的基本内容之一。
中西宗教在此区别甚大,中国宗教重现世,追求今世的满足和完满;
基督教重来世,以彼岸的永生为最高目标。
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中西宗教神灵体系的构成、宗教信仰 的目的、对现实人生的看法、修道方式等方面。
中西宗教在神灵的属性、功能和体系构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神,耶稣基督、圣灵和上帝是三位一体。神对人的拯救主要表现为使人的灵 性摆脱尘世俗欲特别是肉体欲望的束缚,死后进入天国,获得永生,享有彼岸永恒的幸福,而不是满足人的对于现世幸福的祈求。基督教认为在今世生活中,人应当 忍受苦难,因为神的国度建立在天上而不是建立在地上。中国的各种宗教基本上是多神教,它们的许多神灵与人的现实生活的要求密切相关。道教的神灵分为三类: 尊神、神仙和俗神。道教尊神中的三官大帝主管记录人的善恶过失,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俗神原是流传于民间的神祗,后被道教纳入神灵体系,加 以供奉,有雷公、门神、财神、灶君、土地、妈祖、城隍等等。这些神灵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的现实的祈求,为人消灾解难,保佑人平安幸福。例如,财神主 “迎祥纳福”,属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神侍奉,专管做生意求发财之事;门神御凶镇邪,保佑家庭平安;城隍既是“剪恶除凶、护国保 邦”之神,可以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佑五谷丰登,又是阴间的长官,主人生死。中国佛教也是多神教,除信仰作为最高神的释迦牟尼佛以外,还信仰 地位低于释迦牟尼佛的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主要是满足人的现实的要求,解救人的现实的痛苦和灾难,保佑人的现实生活的平安和幸福,而 不是提供给人来世的幸福。例如,中国佛教认为,观音菩萨能现32化身,救12种大难,他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贤愚贵贱,众生有难只要念诵他的名号,就能 很快得到他的拯救,脱离危难。同时,观音菩萨也满足人们的其它世俗要求,如化作送子娘娘使渴求子息的人生下儿子,化作财神保佑人发财。地藏菩萨能够祛除疾 病,代众生受苦难,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超度一切众生,特别是超度在地狱中受煎熬的众生。中国传统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以天为最高神,其下为各种神灵和鬼 魂。它们赏善罚恶,维护人间的公义;满足人对于世俗功利的祈求,为人消灾除祸,解救苦难,保佑人的平安和幸福。简言之,中国宗教的神灵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 的现世的要求,保佑人的此世的平安与幸福,基督教的上帝则满足人们对于来世幸福的祈求。
在对人生的看法上,中国宗教基本上肯定人生的价值;基督教对今世生活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道教认为,生活在世上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所以它乐 生、重生,“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早期道教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就把《老子》中的“天大、地大、王亦大”改为“天大、地大、生大”,认为“生 ”比“王”重要,“生”是“道之别体也”。所以,道教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高目标。印度佛教原本是否定现实人生的,因为它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然而,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中国固有文化激烈冲撞、融合之后,其教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佛教虽然也认为现实人生是苦的,追求来世的幸福,但并不完全否定现 实人生的价值。相反,它认为,人就是在痛若的现实人生中觉悟成佛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国就在此世,不在来世,“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祖先 崇拜和鬼神崇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的社会中的现实的人对于现实的福祉的祈求,显然它是肯定现世人生的。基督教与中国宗教不同,它认为人类具有原罪, 罪性是人的本性,人一出生就是罪人,人类世代难逃罪恶之网。人生是痛苦的,罪恶的,现实世界是罪恶的深渊,苦难的海洋。所以,尘世生活是罪恶的,不值得留恋的。《圣经》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在信仰目标上,基督教追求来世的幸福,天国的永生。基督教认为,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赋予人以灵气,把人安置在神的乐园中,但是,人违背神的诫 命,犯下原罪,被逐出乐园,到大地上受苦。所以,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得到神的宽恕和拯救,消除自己的罪性,死后进入天堂,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基督教教父 奥古斯丁说:“永生是至善,永劫是极恶,而我的生活的目的,则在于求永生,避永劫。”对于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基督教基本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应当节制,甚至禁止。中国宗教虽然也追求来世的幸福,但是更强调在现世中追求现实需要的满足。道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有仙境,有形体长生不死的活神仙,人得道成 仙就可以形体不死,超脱自在,在仙境过仙人的生活,所以,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长生不死,“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道教所谓成仙,并不是人死后灵魂入仙境,而是指人的形体长生不死。人成仙之后,就是仙人,既可以和俗人生活在一起当“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去生 活。例如,北天师道认为北魏太武帝就是道教神仙太平真君;民间家喻户晓的道教八仙就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道教的成仙之说满足的是人渴求长 生、逃避死亡、永享尘世幸福的愿望。佛教本来是否定现世,追求来世的,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却把对彼岸幸福的追求转变为在此世的现实生活中追求成佛。中国佛教 推崇“菩萨行”,认为学佛应当先学菩萨,在救度众生中成佛。禅宗认为,佛是觉悟了的凡人,凡人开悟即为佛,人应当努力去认识自身本有的佛性,在日常生活中 成就佛果。中国老百姓则从世俗功利出发,向佛教诸神供奉祭品、烧香磕头、祈求平安、发财或生子。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主要目的是祈福免祸和报恩,求得神灵 的保佑,消除灾祸,得到现实的利益,如不生病、发财、长寿、科举中榜等等。总的说来,中国宗教强调对现实功利的追求,忽视对彼岸幸福的追求;基督教则以彼 岸的永生为最高追求目标。
中西宗教重现世和重来世的差别还表现在两者修道方式之不同上,中国宗教重视在现世中修行,基督教则注重出世修行。道教认为,人努力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 形体长生不死,所以,修道既要重精神方面的修炼,也不可轻视肉体生命的修炼。基于此,道教各派提出了许多修炼方法,包括内丹、外丹、服气、服饵、存思、守 一、导引、房中、守庚申等等,这些修炼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炼养和符录两大派。无论是哪一派修炼法,都非常重视肉体生命的炼养。除此之外,对于出家修道的道教 徒,还有修持功和积德功。修持功指道教徒要每日上殿诵经习符,焚香礼拜,遵守道观戒律等;积德功指道教徒要传戒授道,济度众人,办道场,做法事,为人们祈 福消灾等。中国佛教主要吸取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理论,并加以发展。大乘佛教认为,要想成就佛果,就要济世度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主张 积极入世,把原始佛教以个人出世修习为中心的“戒、定、慧”三学扩充为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菩萨行”,即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中国佛教更进一步,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发扬佛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精神,走出山林,普度众生,有益社会,在现实社会生 活的人伦日用中求解脱,觉悟成佛。中国佛教禅宗主张顿悟成佛,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相反,“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 ,正是在现实生活中顿悟佛法的。
唐代禅师百丈怀海订立“百丈清规”,主张在“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的农禅生活中修习佛法,成就佛果。
无论中国佛教还是中国道教,就一般信徒而言,他们信仰的目的主要不是成佛或成仙,而祈福消灾,求得现世功利的满足,所以,他们信仰的方式主要不是遵从教义进行自身的修炼,而是祭祀神佛,希望讨神佛的欢心,得到神佛的保佑和赐福。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更是为了追求世俗的功利,几乎没有来世的观念,也就谈 不上为求来世的幸福而修道,所以也没有什么修道方式,只有信仰鬼神的诚心和祭祀鬼神的祭仪。
而这种祭仪几乎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讨价还价、礼尚往来的模式的翻版。基督教追求天国的永恒幸福,蔑视尘世的一切,出世修道是其重要的修道方式。
《圣经》记载,耶稣基督要信教的人跟从他去传播福音,追求天国的永生。基督教兴起之后不久,就有在深山旷野修道的遁世派出现。公元2~3世纪时,出现了隐修院,作为基督教信徒出家修道聚居的地方;同时,一些基督教徒为了 逃避世俗生活,遁迹深山旷野,专事内心修养,苦身修行,形成了隐修修会。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遍布西欧各地。
16世纪,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新教的产生。新教主张“因信称义”,“平信徒皆可为祭司”,强调在宗教生活中个人内心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把基督教对于来世幸福的渴望和资本主义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统一起来,把今世的努力工作和取得成就当作来世幸福的兑换券。不过,对于来世幸福的追求仍然是基督教新教的最高目标。
三、宽容和独断
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基督教则是一种独断的宗教,缺少宽容精神。
首先,就神灵观念和神灵体系来说,中国宗教基本上是多神教,崇拜不止一个神灵;基督教则是典型的一神教,只崇拜一个神灵。
中国佛教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宗 教,除了对于最高神佛陀的信仰之外,佛教还有对于菩萨、罗汉和地狱、阎王恶鬼的信仰。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是佛,作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大乘佛教则认 为大千世界有无数佛,所以中国的寺庙有供一尊佛像的,也有供三尊的,还有供五尊或七尊的。
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佛教神灵,在中国佛教中,主要是观音、文 殊、地藏、普贤四大菩萨和弥勒菩萨,其中观音菩萨影响最大。
佛、菩萨、罗汉、地狱、阎王、恶鬼以及其它一些神灵构成了中国佛教的神灵体系。
中国道教是以作 为道的化身的三清尊神为主神的多神教。
其主神就有三位: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主神之下,是天帝、星君、仙人、俗神。中国宗教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 拜更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信仰,它祭拜天地之神以及天地之间的所有神灵和死去的祖先的鬼魂。中国宗教认为,这些神灵以其主神为核心,组成了一个有高低尊卑之分 的等级体系,它们和睦相处,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同影响和支配着人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宗教的各个教派内部,对一个神灵的信仰并不排斥对其它神灵的信 仰,更不会把对其它神灵的信仰视为异端,加以迫害。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真神,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神灵。
基督教《旧约圣经》中摩西十诫的第一条就是:“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任何对于其它事物的崇拜都是对于上帝的亵渎,都会遭到上帝的惩罚,“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 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旧约圣经》记载,上帝因为以 色列人信奉别的神灵,曾经多次降下灾祸惩罚以色列人。在基督教中,作为圣子的耶稣基督、圣灵和作为圣父的上帝是三位一体,是上帝的三个位格,而不是三个神 灵。上帝作为唯一的真神主宰着人的生活。所以,对上帝的信仰意味着对其它宗教信仰的摒弃,对上帝之外的任何神灵的信仰都是异端。
其次,中国宗教的宽容精神还表现在各派宗教的协调共处上。
道教、佛教、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主要宗教信仰。
综观中国社会的历史,协调共处,共图生存和发展是各大宗教之间关系的主流,排斥和争斗是次要的一面。与基督教宗教迫害和圣战的传统不同,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由于宗教信仰的 不同而导致的宗教战争,各宗教之间的争斗主要表现为争取封建王权的支持而互相诋毁和贬低;也没有发生过因为宗教信仰原因而导致的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各宗教 所受的迫害和打击往往来自于信奉儒家思想的封建统治者而不是其它宗教,其目的主要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王权而不是建立其它宗教的神权统治。
===========
有人说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confession,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bribe。
西方的宗教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是恶的,人的本性是恶的。
中国文化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但现实中,我们发现当你给小孩一块糖时,他一只手拿了,另一只还会伸过来要,这表明人的贪心从小原本就有的。
西方宗教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心是黑暗的。
但人最黑暗的东西在哪里呢?最黑暗的东西在人的心中,
“私欲怀胎生成罪,不遵律法便是恶”,每个人的心 灵中都有非常肮脏的一面。
西方宗教文化把这个私欲剖露出来,展示出来。批判它,控制它。
东方文化则是把它包起来,养着它。
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
一个有趣的情景: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而又神情轻松地出来。
后来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进了教堂之后,就是把心里私欲的东西向神述说。
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忏悔后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和心灵特别健全的人。
人是有欲望的,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 必须自己而不是别人克制自己的欲望。
中国人不会克制自己,不会对自己进行心灵拷问,于是他就去克制别人,去拷问别人。
什么是道德文化?
圣经约翰福音 道成肉身1章1节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中国的道德经则说:“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么?没有表明出来,很多人去过教堂,那里的神是以一种血淋淋的、受苦受难的形象出现的。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母不是流血、就是流泪。那实则是道成肉身人的化身,是人的苦难、思想的 化身。
耶稣的死亡就已经完成了他从神到人的蜕变。
只有人才能死。而神则永远不死。所以他又复活作见证后升天。
中国庙宇的神则不是神。
以前小的时候,在山中堆泥玩,没水就撒了泡尿和泥,堆好了就有人来烧香拜了。
你看那些神的形象:大腹便便,无忧无虑,嘻皮笑脸,享受着人间烟火。个个吃得 脑肥肠满。
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不是吗?
因为要办成某件事,向神祈祷,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之类我们人间吃的供品,默默许愿。
这不是贿赂是什么?
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解脱内心心灵精神上的苦难。
中国人进庙宇则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
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不受苦。
东方宗教的神在享乐,欺世盗名,人民在受苦。
看行贿受贿、烧香拜佛兹生了多少腐败?
西方的教堂总是建在城市中心,与民亲近。
中国的庙宇总是建在深山老林,与民疏远。
这就是东西方宗教信仰所带来道德文化的最大差异吗?
中国在追求什么?中国究竟要走向那里?
======================
宗教(作为思想体系)和哲学一 样,都处于人类文化的核心,代表着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
所以,中西文化之差异,从根本上说,导源于中西哲学和中西宗教的基本精神之不同。正是基于此,有些学者把中国文化称为“儒家文化”或“儒教文化”,把西方文化称为“基督教文化”或“两希文化”(古希腊和古希伯来)。
因此,考察中西宗教精神之差异,对于 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吸取西方文化之精华、促进中国文化之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提及西方宗教,无疑指的是基督教。
因为,正是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背景,中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任何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具有基督教的气 息;而且,基督教不仅影响了西方文化,其本身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宗教,其所指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定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多种宗教信仰的民族,中国佛教、道教、民间宗教是大家公认的中国宗教。
儒家思想是不是宗教?分歧甚大。
不过,作为儒家文化主要内容之一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显然属于宗教的范围,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不衰,提及中国宗教是无法避开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故而,在这里我们对“儒教”的说法存而不论,但是把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包括在“中国宗教”的所指之中。
中西宗教在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精神的层面上比较中西宗教之差别,兼及其它两个层面。
因为,正是中西宗教在基本思想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它两个层面上的差异。
一、人本与神本
中国宗教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西方宗教则具有显著的神本主义特征。
所谓宗教,简言之,就是人对神的信仰。
在这种信仰体系中,神、人、神人 之间的关系是其基本构成要素。
中西宗教精神人本与神本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它们关于这三者的观念之不同上。
首先,中西宗教关于神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基督教的上帝被奉为宇宙间的唯一真神,至高无上,全知、全善、全能、全在,是宇宙自然和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世 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支配者。对人来说,上帝是创造者,是生命的给予者,是人生得失成败、生死祸福的主宰者,是善恶行为的审判者,是人类苦难的拯救者。换言 之,上帝是世界之根本,尤其是人之根本,一切都是从上帝出发的,也都是以上帝为最终目的的。
与基督教不同,人是中国宗教关注的中心,其最终目的是人的幸福而不是神的尊严。
道教以抽象、神秘的道为最高信仰,奉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老子为教祖,崇拜神仙,属于多神教。
它认为,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时的先天真圣,如“三清”、“天尊”、“星君”等;仙是天地开辟以后的得道仙真以及地方神灵,如“八仙”、“ 土地神”等。神和仙构成了道教的等级制的神灵体系。
在道教教义中,神既不是世界的创造者,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抽象、神秘的道的化身;仙是人或其它自 然物修炼得道而成。也就是说,道教的神仙是人可以修炼而成的。
例如,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有一个“天心神”,就是凡人学道不止而成神仙的,“故奴婢贤者 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故上神人告于北极紫宫中也,与天上帝同象 也,名天心神,……”道教的许多神灵,特别是低级神灵往往与人有很密切的关系,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情味和人间气息,与基督教严厉、独尊、远离人间烟火却又监 视着人的一举一动的上帝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信仰的最高神是佛陀。佛陀,意为觉者,指修习佛法,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俱全的完满境界者,小乘佛教指 释伽牟尼佛,大乘佛教除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其次是菩萨。菩萨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以智慧上求菩提,用慈悲下救众 生。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是其中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中国佛教中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法力无边、普度众生的神。与基督教的上帝不同,佛既不是造物主,也 不主宰人的吉凶祸福,只消除人的灾难,保佑人的平安;而且,佛教中的佛和菩萨都是人修习佛法可以成就的。根据佛教教义,佛陀本是人,不是神,后来被人神化 成为至高无上的神。释迦牟尼佛原来是古印度一个小邦国的王太子,地藏王菩萨原来是古代新罗国的太子。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是以死去的先人和天地为崇 拜对象的。祖先崇拜认为,已死去的祖先能够在阴间保佑子孙后代的平安和幸福,保佑家族的兴旺和发达。鬼神崇拜以天、以及天地间的神灵为崇拜对象,鬼魂则是 人敬畏、回避的对象。
由以上所述可知,在中国宗教中,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或是传统的民间信仰,神更多的是人祈求幸福和平安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保佑者,而不是人的生活的中心和根本目的,这与基督教的神灵观是根本不同的。
其次,中西宗教对人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关于人的本性,中国宗教受儒家文化性善论的影响,基本上对人性持肯定的看法。中国佛教认为人有佛性,这是人觉悟 成佛的根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有些派别甚至主张即使断了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也能成佛。佛教禅宗更是主张,人的自性即是佛 性,觉悟即是佛,沉迷即为凡,人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人。道教认为人有道心,有先天之性,此为人修道的前提。基督教对人性基本上持否定的看法,认为人有原罪和罪性。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下原罪,遗传给后世子孙,绵延不绝,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原罪。人的罪性是指人的各种违背神意、使人堕落的欲望, 特别是人的贪欲。关于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基督教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人虽然被称为神的子女,在万物中地位最高,可以管理和利用万物,但是与 神相比,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低贱的。中国宗教则不同,佛教把宇宙间的生命体分为“四圣六凡”有高下差别的十类,四圣是已经觉悟、超脱生死轮回的生命体, 六凡是没有觉悟、未脱生死轮回的生命体,人与动物一样是六凡之一,处于六凡中的第二个层次,地位低下,但是,佛教认为人有修习佛法、证悟成佛的能力。道教 珍视人的生命,认为“一切万物,人最为贵”〔1〕,“人是有生最灵者也”〔2〕,“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3〕。人通过修炼道术,就能得道成仙。 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儒家文化认为人是与天、地并列的三才之一,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显然,中国宗教基本上是肯定人在宇宙 间的较高的地位的。
宗教是人对神的信仰,所以,神人关系是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基督教中,神人之间是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神是人的创造者,人类生活的主宰者,人的善恶行为 的审判者,人的祸福的掌握者;人信仰神,遵从神的旨意,向神祈祷,求神保佑。在这种神人关系中,神是人全部生活的中心,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人一无所有,只 是神意的服从者,他所能做的只是祈求和服从。在中国宗教中,人与神之间是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在佛教中,人为现实人生的苦难向佛、菩萨求助,佛、菩萨则以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心解救人的苦难,保佑人的平安与幸福。在道教中,以三清尊神为主的道教诸神主宰着人的祸福成败、生死寿夭;人通过信仰神仙获得它们的 保佑和帮助,达到平安、健康、长生不死的目的。天地崇拜和鬼神崇拜认为,天地鬼神主宰人事、赏善罚恶,人应当敬畏鬼神,按时祭祀天地鬼神,积德行善,以求 天地鬼神的佑助。在神人关系和人伦关系两者之间,基督教重神人关系,认为神人关系高于人伦关系,爱神是第一位的,爱上帝的心应过于爱人的心,爱人也应当是 为上帝而爱人。《圣经》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相对而言,中国宗教更重 人伦关系,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或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都没有主张爱神应当过于爱人,相反,却都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把儒家的忠孝道德作为宗教道德的基 本内容,甚至认为爱人高于爱神。
在神人关系中,人的解脱与神的救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西宗教人本与神本的差异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宗教非常强调人自身的努力,认为人自身 的努力是人解脱的根本前提,神的救助只是人解脱的辅助力量。佛教对人生基本上持蔑视和否定的态度,它认为,人生本质上是苦的,苦的原因是人对佛法的无知和 对世俗欲望的贪执。人只有信仰佛教,修习佛法,体悟佛理,才能成就佛果,从人生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显然,对于人的解脱和成佛,佛教强调的是人自身的努力而 不是佛的恩赐。所以,有人称之为“自力拯救”的宗教。这个特点在中国佛教中尤为明显。中国佛教的大多数宗派认为,人是有佛性的,凡人之所以没有成佛是因为 他的佛性被世俗贪欲遮蔽了,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只要诚信佛教,修习佛法,破除愚妄和贪执,就能成佛。禅宗更进一步,认为众生无须长期修习,一旦突然觉悟自 身的清净本性,就可顿然成佛。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自性的迷悟。禅宗南派创始人慧能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4 〕这就把能否成佛完全寄托在人自身的努力上了。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即道教所说的“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神秘境界。要达到这一目 标,道教认为,主要依赖于人的自我修炼,“天道万端,在人可为”〔5〕,“我命在我不在天”〔6〕,“我命在我不属天地。”〔7 〕人如果敬奉道教神灵,努力修炼,从而理解道、贴近道、追求道,就能得道;得道之后,度人济世,广积阴功,就能成仙和长生。与中国宗教不同,基督教认为, 上帝派他的独生子耶稣降生世间传播福音,拯救有罪的世人,并且以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死为人类赎罪。所以,人的得救本乎上帝的恩典,没有神的恩典,人单单 凭藉自身的努力是无法摆脱他的罪进入天堂的。相反,只要神愿意,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也能得到神的赦免,被神拯救,进入天堂。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派把这一思 想推到极端,提出“预定论”,认为能否成为上帝的选民是上帝预先定好的,人的努力丝毫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人只能听从上帝的决定。简言之,在中国宗教中, 人的解脱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在基督教中,人的得救主要靠神的恩典。
总之,在基督教中,神是中心,是一切的出发点,人则是神的附属,人的一切都从属于神,人是为神而存在的,能否得救决定于神的意志;在中国宗教中,人是中 心,仙佛是人修炼而成的,是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更是人羡慕的对象,成仙成佛是人信仰宗教的最高目标,能否成仙成佛主要取决于人自身的努力。所以,在一定 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宗教是从人出发来看待和设计一切的,基督教是从神出发来看待和设计一切的。
二、现世与来世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
在宗教看来,生死的界限把人的生命历程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现世和来世。
对于现世和来世的看法是宗教的基本内容之一。
中西宗教在此区别甚大,中国宗教重现世,追求今世的满足和完满;
基督教重来世,以彼岸的永生为最高目标。
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中西宗教神灵体系的构成、宗教信仰 的目的、对现实人生的看法、修道方式等方面。
中西宗教在神灵的属性、功能和体系构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神,耶稣基督、圣灵和上帝是三位一体。神对人的拯救主要表现为使人的灵 性摆脱尘世俗欲特别是肉体欲望的束缚,死后进入天国,获得永生,享有彼岸永恒的幸福,而不是满足人的对于现世幸福的祈求。基督教认为在今世生活中,人应当 忍受苦难,因为神的国度建立在天上而不是建立在地上。中国的各种宗教基本上是多神教,它们的许多神灵与人的现实生活的要求密切相关。道教的神灵分为三类: 尊神、神仙和俗神。道教尊神中的三官大帝主管记录人的善恶过失,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俗神原是流传于民间的神祗,后被道教纳入神灵体系,加 以供奉,有雷公、门神、财神、灶君、土地、妈祖、城隍等等。这些神灵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的现实的祈求,为人消灾解难,保佑人平安幸福。例如,财神主 “迎祥纳福”,属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神侍奉,专管做生意求发财之事;门神御凶镇邪,保佑家庭平安;城隍既是“剪恶除凶、护国保 邦”之神,可以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佑五谷丰登,又是阴间的长官,主人生死。中国佛教也是多神教,除信仰作为最高神的释迦牟尼佛以外,还信仰 地位低于释迦牟尼佛的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主要是满足人的现实的要求,解救人的现实的痛苦和灾难,保佑人的现实生活的平安和幸福,而 不是提供给人来世的幸福。例如,中国佛教认为,观音菩萨能现32化身,救12种大难,他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贤愚贵贱,众生有难只要念诵他的名号,就能 很快得到他的拯救,脱离危难。同时,观音菩萨也满足人们的其它世俗要求,如化作送子娘娘使渴求子息的人生下儿子,化作财神保佑人发财。地藏菩萨能够祛除疾 病,代众生受苦难,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超度一切众生,特别是超度在地狱中受煎熬的众生。中国传统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以天为最高神,其下为各种神灵和鬼 魂。它们赏善罚恶,维护人间的公义;满足人对于世俗功利的祈求,为人消灾除祸,解救苦难,保佑人的平安和幸福。简言之,中国宗教的神灵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 的现世的要求,保佑人的此世的平安与幸福,基督教的上帝则满足人们对于来世幸福的祈求。
在对人生的看法上,中国宗教基本上肯定人生的价值;基督教对今世生活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度。道教认为,生活在世上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所以它乐 生、重生,“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早期道教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就把《老子》中的“天大、地大、王亦大”改为“天大、地大、生大”,认为“生 ”比“王”重要,“生”是“道之别体也”。所以,道教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高目标。印度佛教原本是否定现实人生的,因为它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然而,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中国固有文化激烈冲撞、融合之后,其教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佛教虽然也认为现实人生是苦的,追求来世的幸福,但并不完全否定现 实人生的价值。相反,它认为,人就是在痛若的现实人生中觉悟成佛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国就在此世,不在来世,“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祖先 崇拜和鬼神崇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的社会中的现实的人对于现实的福祉的祈求,显然它是肯定现世人生的。基督教与中国宗教不同,它认为人类具有原罪, 罪性是人的本性,人一出生就是罪人,人类世代难逃罪恶之网。人生是痛苦的,罪恶的,现实世界是罪恶的深渊,苦难的海洋。所以,尘世生活是罪恶的,不值得留恋的。《圣经》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在信仰目标上,基督教追求来世的幸福,天国的永生。基督教认为,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赋予人以灵气,把人安置在神的乐园中,但是,人违背神的诫 命,犯下原罪,被逐出乐园,到大地上受苦。所以,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得到神的宽恕和拯救,消除自己的罪性,死后进入天堂,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基督教教父 奥古斯丁说:“永生是至善,永劫是极恶,而我的生活的目的,则在于求永生,避永劫。”对于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基督教基本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应当节制,甚至禁止。中国宗教虽然也追求来世的幸福,但是更强调在现世中追求现实需要的满足。道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有仙境,有形体长生不死的活神仙,人得道成 仙就可以形体不死,超脱自在,在仙境过仙人的生活,所以,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长生不死,“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道教所谓成仙,并不是人死后灵魂入仙境,而是指人的形体长生不死。人成仙之后,就是仙人,既可以和俗人生活在一起当“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去生 活。例如,北天师道认为北魏太武帝就是道教神仙太平真君;民间家喻户晓的道教八仙就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道教的成仙之说满足的是人渴求长 生、逃避死亡、永享尘世幸福的愿望。佛教本来是否定现世,追求来世的,本土化的中国佛教却把对彼岸幸福的追求转变为在此世的现实生活中追求成佛。中国佛教 推崇“菩萨行”,认为学佛应当先学菩萨,在救度众生中成佛。禅宗认为,佛是觉悟了的凡人,凡人开悟即为佛,人应当努力去认识自身本有的佛性,在日常生活中 成就佛果。中国老百姓则从世俗功利出发,向佛教诸神供奉祭品、烧香磕头、祈求平安、发财或生子。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主要目的是祈福免祸和报恩,求得神灵 的保佑,消除灾祸,得到现实的利益,如不生病、发财、长寿、科举中榜等等。总的说来,中国宗教强调对现实功利的追求,忽视对彼岸幸福的追求;基督教则以彼 岸的永生为最高追求目标。
中西宗教重现世和重来世的差别还表现在两者修道方式之不同上,中国宗教重视在现世中修行,基督教则注重出世修行。道教认为,人努力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 形体长生不死,所以,修道既要重精神方面的修炼,也不可轻视肉体生命的修炼。基于此,道教各派提出了许多修炼方法,包括内丹、外丹、服气、服饵、存思、守 一、导引、房中、守庚申等等,这些修炼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炼养和符录两大派。无论是哪一派修炼法,都非常重视肉体生命的炼养。除此之外,对于出家修道的道教 徒,还有修持功和积德功。修持功指道教徒要每日上殿诵经习符,焚香礼拜,遵守道观戒律等;积德功指道教徒要传戒授道,济度众人,办道场,做法事,为人们祈 福消灾等。中国佛教主要吸取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理论,并加以发展。大乘佛教认为,要想成就佛果,就要济世度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主张 积极入世,把原始佛教以个人出世修习为中心的“戒、定、慧”三学扩充为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菩萨行”,即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中国佛教更进一步,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发扬佛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精神,走出山林,普度众生,有益社会,在现实社会生 活的人伦日用中求解脱,觉悟成佛。中国佛教禅宗主张顿悟成佛,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相反,“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 ,正是在现实生活中顿悟佛法的。
唐代禅师百丈怀海订立“百丈清规”,主张在“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的农禅生活中修习佛法,成就佛果。
无论中国佛教还是中国道教,就一般信徒而言,他们信仰的目的主要不是成佛或成仙,而祈福消灾,求得现世功利的满足,所以,他们信仰的方式主要不是遵从教义进行自身的修炼,而是祭祀神佛,希望讨神佛的欢心,得到神佛的保佑和赐福。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更是为了追求世俗的功利,几乎没有来世的观念,也就谈 不上为求来世的幸福而修道,所以也没有什么修道方式,只有信仰鬼神的诚心和祭祀鬼神的祭仪。
而这种祭仪几乎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讨价还价、礼尚往来的模式的翻版。基督教追求天国的永恒幸福,蔑视尘世的一切,出世修道是其重要的修道方式。
《圣经》记载,耶稣基督要信教的人跟从他去传播福音,追求天国的永生。基督教兴起之后不久,就有在深山旷野修道的遁世派出现。公元2~3世纪时,出现了隐修院,作为基督教信徒出家修道聚居的地方;同时,一些基督教徒为了 逃避世俗生活,遁迹深山旷野,专事内心修养,苦身修行,形成了隐修修会。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遍布西欧各地。
16世纪,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新教的产生。新教主张“因信称义”,“平信徒皆可为祭司”,强调在宗教生活中个人内心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把基督教对于来世幸福的渴望和资本主义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统一起来,把今世的努力工作和取得成就当作来世幸福的兑换券。不过,对于来世幸福的追求仍然是基督教新教的最高目标。
三、宽容和独断
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基督教则是一种独断的宗教,缺少宽容精神。
首先,就神灵观念和神灵体系来说,中国宗教基本上是多神教,崇拜不止一个神灵;基督教则是典型的一神教,只崇拜一个神灵。
中国佛教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宗 教,除了对于最高神佛陀的信仰之外,佛教还有对于菩萨、罗汉和地狱、阎王恶鬼的信仰。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一人是佛,作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大乘佛教则认 为大千世界有无数佛,所以中国的寺庙有供一尊佛像的,也有供三尊的,还有供五尊或七尊的。
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佛教神灵,在中国佛教中,主要是观音、文 殊、地藏、普贤四大菩萨和弥勒菩萨,其中观音菩萨影响最大。
佛、菩萨、罗汉、地狱、阎王、恶鬼以及其它一些神灵构成了中国佛教的神灵体系。
中国道教是以作 为道的化身的三清尊神为主神的多神教。
其主神就有三位: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主神之下,是天帝、星君、仙人、俗神。中国宗教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 拜更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信仰,它祭拜天地之神以及天地之间的所有神灵和死去的祖先的鬼魂。中国宗教认为,这些神灵以其主神为核心,组成了一个有高低尊卑之分 的等级体系,它们和睦相处,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共同影响和支配着人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宗教的各个教派内部,对一个神灵的信仰并不排斥对其它神灵的信 仰,更不会把对其它神灵的信仰视为异端,加以迫害。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真神,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神灵。
基督教《旧约圣经》中摩西十诫的第一条就是:“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任何对于其它事物的崇拜都是对于上帝的亵渎,都会遭到上帝的惩罚,“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 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旧约圣经》记载,上帝因为以 色列人信奉别的神灵,曾经多次降下灾祸惩罚以色列人。在基督教中,作为圣子的耶稣基督、圣灵和作为圣父的上帝是三位一体,是上帝的三个位格,而不是三个神 灵。上帝作为唯一的真神主宰着人的生活。所以,对上帝的信仰意味着对其它宗教信仰的摒弃,对上帝之外的任何神灵的信仰都是异端。
其次,中国宗教的宽容精神还表现在各派宗教的协调共处上。
道教、佛教、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主要宗教信仰。
综观中国社会的历史,协调共处,共图生存和发展是各大宗教之间关系的主流,排斥和争斗是次要的一面。与基督教宗教迫害和圣战的传统不同,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由于宗教信仰的 不同而导致的宗教战争,各宗教之间的争斗主要表现为争取封建王权的支持而互相诋毁和贬低;也没有发生过因为宗教信仰原因而导致的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各宗教 所受的迫害和打击往往来自于信奉儒家思想的封建统治者而不是其它宗教,其目的主要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王权而不是建立其它宗教的神权统治。
===========
有人说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confession,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bribe。
西方的宗教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是恶的,人的本性是恶的。
中国文化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但现实中,我们发现当你给小孩一块糖时,他一只手拿了,另一只还会伸过来要,这表明人的贪心从小原本就有的。
西方宗教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心是黑暗的。
但人最黑暗的东西在哪里呢?最黑暗的东西在人的心中,
“私欲怀胎生成罪,不遵律法便是恶”,每个人的心 灵中都有非常肮脏的一面。
西方宗教文化把这个私欲剖露出来,展示出来。批判它,控制它。
东方文化则是把它包起来,养着它。
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
一个有趣的情景: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而又神情轻松地出来。
后来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进了教堂之后,就是把心里私欲的东西向神述说。
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忏悔后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和心灵特别健全的人。
人是有欲望的,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 必须自己而不是别人克制自己的欲望。
中国人不会克制自己,不会对自己进行心灵拷问,于是他就去克制别人,去拷问别人。
什么是道德文化?
圣经约翰福音 道成肉身1章1节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中国的道德经则说:“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什么?没有表明出来,很多人去过教堂,那里的神是以一种血淋淋的、受苦受难的形象出现的。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母不是流血、就是流泪。那实则是道成肉身人的化身,是人的苦难、思想的 化身。
耶稣的死亡就已经完成了他从神到人的蜕变。
只有人才能死。而神则永远不死。所以他又复活作见证后升天。
中国庙宇的神则不是神。
以前小的时候,在山中堆泥玩,没水就撒了泡尿和泥,堆好了就有人来烧香拜了。
你看那些神的形象:大腹便便,无忧无虑,嘻皮笑脸,享受着人间烟火。个个吃得 脑肥肠满。
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不是吗?
因为要办成某件事,向神祈祷,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之类我们人间吃的供品,默默许愿。
这不是贿赂是什么?
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解脱内心心灵精神上的苦难。
中国人进庙宇则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
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不受苦。
东方宗教的神在享乐,欺世盗名,人民在受苦。
看行贿受贿、烧香拜佛兹生了多少腐败?
西方的教堂总是建在城市中心,与民亲近。
中国的庙宇总是建在深山老林,与民疏远。
这就是东西方宗教信仰所带来道德文化的最大差异吗?
中国在追求什么?中国究竟要走向那里?
======================
Nahum
Strong's #5151: Nachuwm (pronounced nakh-oom')
from 5162; comfortable; Nachum, an Israelite prophet:--Nahum.
Brown-Driver-Briggs Hebrew Lexicon:
ּ
nachûm
Nahum = "comfort"
1) the Elkoshite, prophet who predicted the fall and destruction of Nineveh; writer of the book by his name; personal history and situation unknown
Part of Speech: noun proper masculine
Relation: from H5162
Usage:
This word is used 1 times:
Nahum 1:1: "of Nineveh. The book of the vision of Nahum the Elkoshite."
from 5162; comfortable; Nachum, an Israelite prophet:--Nahum.
Brown-Driver-Briggs Hebrew Lexicon:
ּ
nachûm
Nahum = "comfort"
1) the Elkoshite, prophet who predicted the fall and destruction of Nineveh; writer of the book by his name; personal history and situation unknown
Part of Speech: noun proper masculine
Relation: from H5162
Usage:
This word is used 1 times:
施比受更有福
大方給予,可讓自己更健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日前發現,當人們願意給予他人時,腦內會釋放出能降低疼痛的化學物質,顯示大方的行為可以為身體帶來益處。
過去美國不同大學研究也發現,擔任志工的人死亡率也較無擔任者降低超過4成以上,對健康益處甚大。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醫師麥金日前開始為病患設計能提升內在治癒的有效方法。他指出,「給予行為可為健康帶來巨大益處,但不管是給予金錢或時間給家人,即使對象是陌生人都能反轉這種致命副作用。」
過去加州大學與密西根大學不同研究也都顯示,老年人在2家以上機構擔任志工後,5年內死亡風險相較從未擔任志工者降低44%。對此,麥金指出,「給予可降低血壓讓心跳率變慢,而且可降低壓力以及憂鬱症狀出現。」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攝影,掃描曾捐獻給不同慈善機構的民眾腦部後也發現,大方給予會在幫助腦部啟動獎勵機制,釋放出可提升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
麥金指出,在這過程中會釋放出腦內啡,「而這種神奇化學物質會從腦部各處釋放,並在體內系統內移動。某些會降低疼痛,某些則會尋找生病細胞,並施予治療等不同益處。」
醫師通常會用「給予」來治療憂鬱症。美國東維吉尼亞醫學院主管德意志也指出,「我們鼓勵民眾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應該考慮到別人。一開始給予雖然會當事人感到不自然,但只要時間一久就會變得自然,而且會帶來巨大治療效果。」
過去美國不同大學研究也發現,擔任志工的人死亡率也較無擔任者降低超過4成以上,對健康益處甚大。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醫師麥金日前開始為病患設計能提升內在治癒的有效方法。他指出,「給予行為可為健康帶來巨大益處,但不管是給予金錢或時間給家人,即使對象是陌生人都能反轉這種致命副作用。」
過去加州大學與密西根大學不同研究也都顯示,老年人在2家以上機構擔任志工後,5年內死亡風險相較從未擔任志工者降低44%。對此,麥金指出,「給予可降低血壓讓心跳率變慢,而且可降低壓力以及憂鬱症狀出現。」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攝影,掃描曾捐獻給不同慈善機構的民眾腦部後也發現,大方給予會在幫助腦部啟動獎勵機制,釋放出可提升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
麥金指出,在這過程中會釋放出腦內啡,「而這種神奇化學物質會從腦部各處釋放,並在體內系統內移動。某些會降低疼痛,某些則會尋找生病細胞,並施予治療等不同益處。」
醫師通常會用「給予」來治療憂鬱症。美國東維吉尼亞醫學院主管德意志也指出,「我們鼓勵民眾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應該考慮到別人。一開始給予雖然會當事人感到不自然,但只要時間一久就會變得自然,而且會帶來巨大治療效果。」
聖
神的心願就是要叫基督作一切的一切,神要把宇宙作到這個地步。雖然在你我看,神創造天地以來,時間過得太久了,但在神看不過是極短的時間。今天神的工作還
是在過程之中,神總要朝著這個目標而去,直到有一天來到,正如以弗所一章所說,在日期滿足的時候,神要叫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到那
時候,在整個宇宙間,就沒有一件事不是基督,沒有一個人不是基督。件件,個個,事事,物物,人人,無論那一點,無論那一面,都是基督。
世上沒有其他一個宗教注重聖潔,多過基督教的,
基督教有
聖父、聖子、聖靈、聖天、聖幕、聖殿、聖經、
聖日、聖言、聖詩、聖徒、聖餐、聖城、聖地、
聖誕、聖 道、聖民、聖名、聖樂、聖物、聖膏、
聖者、聖潔、聖所、聖壇、聖屋、聖神、聖約、
聖工、聖山、聖命、聖肉、聖節等,
許多名詞都加上一個”聖”字,用意無非 是要提醒我們,使我們日日著重身心靈的聖潔。
一間百貨商店櫥窗內掛著一套新衣服,並在那套衣服的旁邊用紙條寫著幾個字,”新衣因染了一點污,特此大減價。”那兩個神學生看了以後,心中受了感動,認為新衣服有了一污點就減價出售;一塊白玉,只因一點瑕疵,就貶值了,
聖潔有兩方面,消極要與世界分離:”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 6:17-7:1)積極要與主聯合:”在基督耶穌裡…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聖潔。”(林前1:30)神使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因此,當與基督聯合,神就藉 著我們的生活將基督的聖潔活出來,分離越徹底,聯合也更親切,你若與世俗分離越遠,與基督的聯合也就越近。
許多時候,我們只盼望著愛從弟兄那裡流到我這裡來,而忘記應當有愛從我這邊流到弟兄那裡去,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與快樂,就是愛與被愛。
神 算為義
四字神名(希:τετραγράμματον,英:Tetragrammaton,「四個字母」),為古代希伯來人尊崇的神名,在《希伯來聖經》中,用四個希伯來子音,即יהוה(拉丁化為IHVH、YHWH、JHVH或JHWH),來表示。是猶太教、基督教所信仰的獨一神的名稱之一,一般尊敬的代稱為上主(英語:the LORD)。
四字神名的元音早已失傳。中世紀末期,四字神名被拉丁化為耶和華(英:Jehowah),但在現代聖經學者研究認為,四字神名可能應該拼為耶威(英:YEHWEH),對應到古希伯來語發音可能近似於雅呼瓦/雅戶瓦(希伯來語:YAHUWAH或Yod-Heh-Vav-Heh),正確的發音是耶威/耶吾維/耶乎維(IEUE\YEHWEH\YEHUEH\YEHUWEH)(標準英式英語發音)或雅呼瓦\雅戶瓦(YAHUWAH)(jɛhoʊwe)
-----------------
圣经》是解读西方法律文化的一个窗口。
《圣经》由八大神人“圣约”组成。
神人“圣约”是一种法律关系;
“血统”、“国统”是其主体要素,
“道统”是其客体 要素,“法统”是其内容要素。
“圣约”藉“血统”得以订立,“血统”藉“圣约”得以延续;
“国统”藉“圣约”得以奠定,“圣约”藉“国统”得以承传;
贯穿 前后“圣约”的中心,是永恒不变的“道统”;
“圣约”的内容,蕴含独特的“法统”。
“圣约”对西方法律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圣经》中这样的圣约共八个,
伊甸之约、
亚当之约、
挪亚之约、
亚伯拉罕之约、
摩西之约、
巴勒斯坦之约、
大卫之约
新约。
==================
基督教圣物包括
金约柜: 法櫃ark,又叫約櫃
是一個用木頭造的櫃子,裡面放著刻了十誡的兩塊石頭板子、一根摩西的哥哥亞倫曾經用過的手杖、一個用金子作成的罐子,裡面裝著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期所吃 的嗎那。
在櫃子的上面有兩尊用黃金打造的天使,這兩尊天使面對面的用翅膀圍出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代表上帝所在的地方。約櫃放在哪裡,那個地方就代表有 神的同在。約櫃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心目中,就是神同在的象徵。
聖經歷代志下35章3節是有關約櫃最後可供參考的資料,裡面記載大衛將約櫃運進所羅門王所建築的聖店裡。
第19節說當時是公元前621年,剛好是尼布甲尼 撒王摧毀耶路撒冷和聖殿之前35年。當巴比倫軍隊圍攻耶路撒冷時,他們築了一圍牆環繞該城,不讓任何人或任何物件進入或離開該城,所以約櫃應該在尼布甲尼 撒的圍牆之內,但並沒有約櫃被尋獲和帶離開的紀錄。
、都灵裹尸布、
圣杯:
聖杯指的是---抹大拉的子宮 一個V型的容器
因為她懷有耶穌的後代 這個耶穌的後代就是一個大秘密!
在基督教的教義裡認為繁衍後代是有罪的!
在聖經的創世紀一章裡 敘述夏娃因為吃了禁果而和亞當相戀
被上帝發現後 將他們趕出伊甸園而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背負著"原罪"
耶穌身為基督教的精神領袖 對於教義有絕對遵守的義務
可是如果讓世人知道耶穌與女子(抹大拉)相戀 並且繁衍後代
那豈不是讓人貽笑大方嗎?
這個秘密會嚴重影響基督教存在的意義
你想想 如果你遵守教義一輩子 將它奉為最高原則 結果"領事人"自己卻沒有遵守 你感覺會如何?
所以主會極力的想消滅"耶穌的後代"(就是那聖杯的秘密)
是怕如果耶穌的後代曝光 而廣大的民眾這才發現 他們所崇信的信仰竟是一場世紀大騙局時 那會造成世界多大的影響!(基督教可是橫跨全世界的!!)
而那些宗教大佬的地位將會瞬間歸零 這可不是主會願意看到的!
所以他們千方百計的想抹煞這個秘密
--那個來自於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子宮(所謂的聖杯)
--耶穌的血脈
--綿延千年的子孫!
最後書中人物羅柏‧蘭登依造密碼中的提示所找到的倒立金字塔,他只說「追尋聖杯,實際上就是要跪在抹大拉的屍骨前」之後就沒了,那到底說聖杯裡面有個秘密可以改變世界的想法,那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
真十字架、
現在歐洲的多家教堂都聲稱他們擁有聖包皮的部分或全部。當中義大利卡爾卡的一家教堂至1983年為止,每年巡遊時都會捧出它們擁有的聖包皮。直至後來它們的聖物被小偷連盛載的寶匣偷去,至今下落不明。
聖槍(Holy lance),又稱作是命運之矛(Spear of Destiny)、聖矛(Holy Spear)、
隆基努斯之槍或朗基努斯槍(Lance of Longinus),
相傳是耶穌在受十字架刑后,羅馬士兵為確認耶穌是否真的已經因刑而死,
因此用一個長矛戳刺耶穌的心臟位置,此一長矛即成為命運之矛。
因為有耶穌的聖血所以相傳它有神聖的力量,得到它的人可以統治這個世界,
而且還有些人相信目前存放在奧地利的長槍就是佔有耶穌聖血的長槍,
但目前為止沒有人能真正証實這件事情,但是耶穌的畫像確實會出現肋骨的槍傷。
、圣钉、圣荆棘冠、圣帕、
圣袍、圣骨、基督圣像、基督圣甲虫。
===============
三大聖詩──尊主頌(一46-55);
68主以色列的上帝是當受讚頌的,因為祂眷顧祂的百姓並救贖他們。
69 祂從祂僕人大衞的家中,爲我們興起了拯救的力量(角)。
70 正如祂藉著古時候眾聖先知的口所說過的話:
71 祂將拯救我們脫離仇敵並一切恨惡我們的人之手,
72 祂向我們的列祖履行仁慈,也記得祂立的聖約,
73 就是祂對我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74 祂既然拯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
75 我們就可以一生一世坦然無懼地在祂面前,以聖潔與公義侍奉祂。
76 而孩子啊,你將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先知;因為你將前行於主之前並預備祂的道路。
77 告訴祂的百姓,因他們的罪得赦免就將明白救恩。
78 因為我們的主慈悲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處眷顧我們。
79 並賜光明給那些活在黑暗、死亡陰影中的人,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平安的道路。
西面頌(二29-32)
================
世上沒有其他一個宗教注重聖潔,多過基督教的,
基督教有
聖父、聖子、聖靈、聖天、聖幕、聖殿、聖經、
聖日、聖言、聖詩、聖徒、聖餐、聖城、聖地、
聖誕、聖 道、聖民、聖名、聖樂、聖物、聖膏、
聖者、聖潔、聖所、聖壇、聖屋、聖神、聖約、
聖工、聖山、聖命、聖肉、聖節等,
許多名詞都加上一個”聖”字,用意無非 是要提醒我們,使我們日日著重身心靈的聖潔。
一間百貨商店櫥窗內掛著一套新衣服,並在那套衣服的旁邊用紙條寫著幾個字,”新衣因染了一點污,特此大減價。”那兩個神學生看了以後,心中受了感動,認為新衣服有了一污點就減價出售;一塊白玉,只因一點瑕疵,就貶值了,
聖潔有兩方面,消極要與世界分離:”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 6:17-7:1)積極要與主聯合:”在基督耶穌裡…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聖潔。”(林前1:30)神使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因此,當與基督聯合,神就藉 著我們的生活將基督的聖潔活出來,分離越徹底,聯合也更親切,你若與世俗分離越遠,與基督的聯合也就越近。
許多時候,我們只盼望著愛從弟兄那裡流到我這裡來,而忘記應當有愛從我這邊流到弟兄那裡去,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與快樂,就是愛與被愛。
神 算為義
四字神名(希:τετραγράμματον,英:Tetragrammaton,「四個字母」),為古代希伯來人尊崇的神名,在《希伯來聖經》中,用四個希伯來子音,即יהוה(拉丁化為IHVH、YHWH、JHVH或JHWH),來表示。是猶太教、基督教所信仰的獨一神的名稱之一,一般尊敬的代稱為上主(英語:the LORD)。
四字神名的元音早已失傳。中世紀末期,四字神名被拉丁化為耶和華(英:Jehowah),但在現代聖經學者研究認為,四字神名可能應該拼為耶威(英:YEHWEH),對應到古希伯來語發音可能近似於雅呼瓦/雅戶瓦(希伯來語:YAHUWAH或Yod-Heh-Vav-Heh),正確的發音是耶威/耶吾維/耶乎維(IEUE\YEHWEH\YEHUEH\YEHUWEH)(標準英式英語發音)或雅呼瓦\雅戶瓦(YAHUWAH)(jɛhoʊwe)
-----------------
圣经》是解读西方法律文化的一个窗口。
《圣经》由八大神人“圣约”组成。
神人“圣约”是一种法律关系;
“血统”、“国统”是其主体要素,
“道统”是其客体 要素,“法统”是其内容要素。
“圣约”藉“血统”得以订立,“血统”藉“圣约”得以延续;
“国统”藉“圣约”得以奠定,“圣约”藉“国统”得以承传;
贯穿 前后“圣约”的中心,是永恒不变的“道统”;
“圣约”的内容,蕴含独特的“法统”。
“圣约”对西方法律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圣经》中这样的圣约共八个,
伊甸之约、
亚当之约、
挪亚之约、
亚伯拉罕之约、
摩西之约、
巴勒斯坦之约、
大卫之约
新约。
==================
基督教圣物包括
金约柜: 法櫃ark,又叫約櫃
是一個用木頭造的櫃子,裡面放著刻了十誡的兩塊石頭板子、一根摩西的哥哥亞倫曾經用過的手杖、一個用金子作成的罐子,裡面裝著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期所吃 的嗎那。
在櫃子的上面有兩尊用黃金打造的天使,這兩尊天使面對面的用翅膀圍出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代表上帝所在的地方。約櫃放在哪裡,那個地方就代表有 神的同在。約櫃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心目中,就是神同在的象徵。
聖經歷代志下35章3節是有關約櫃最後可供參考的資料,裡面記載大衛將約櫃運進所羅門王所建築的聖店裡。
第19節說當時是公元前621年,剛好是尼布甲尼 撒王摧毀耶路撒冷和聖殿之前35年。當巴比倫軍隊圍攻耶路撒冷時,他們築了一圍牆環繞該城,不讓任何人或任何物件進入或離開該城,所以約櫃應該在尼布甲尼 撒的圍牆之內,但並沒有約櫃被尋獲和帶離開的紀錄。
、都灵裹尸布、
圣杯:
聖杯指的是---抹大拉的子宮 一個V型的容器
因為她懷有耶穌的後代 這個耶穌的後代就是一個大秘密!
在基督教的教義裡認為繁衍後代是有罪的!
在聖經的創世紀一章裡 敘述夏娃因為吃了禁果而和亞當相戀
被上帝發現後 將他們趕出伊甸園而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背負著"原罪"
耶穌身為基督教的精神領袖 對於教義有絕對遵守的義務
可是如果讓世人知道耶穌與女子(抹大拉)相戀 並且繁衍後代
那豈不是讓人貽笑大方嗎?
這個秘密會嚴重影響基督教存在的意義
你想想 如果你遵守教義一輩子 將它奉為最高原則 結果"領事人"自己卻沒有遵守 你感覺會如何?
所以主會極力的想消滅"耶穌的後代"(就是那聖杯的秘密)
是怕如果耶穌的後代曝光 而廣大的民眾這才發現 他們所崇信的信仰竟是一場世紀大騙局時 那會造成世界多大的影響!(基督教可是橫跨全世界的!!)
而那些宗教大佬的地位將會瞬間歸零 這可不是主會願意看到的!
所以他們千方百計的想抹煞這個秘密
--那個來自於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子宮(所謂的聖杯)
--耶穌的血脈
--綿延千年的子孫!
最後書中人物羅柏‧蘭登依造密碼中的提示所找到的倒立金字塔,他只說「追尋聖杯,實際上就是要跪在抹大拉的屍骨前」之後就沒了,那到底說聖杯裡面有個秘密可以改變世界的想法,那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
真十字架、
真十字架(英文:True
Cross),基督教聖物,據說就是用以處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的木塊,相傳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聖海倫娜於326年前後在聖地朝聖期間所發現。在十字軍東
征時期,阿拉伯人曾進入耶路撒冷搶奪真十字架,守衛真十字架的聖殿騎士團頑強抵抗最終不敵全軍覆沒導致真十字架被破壞。由於真十字架為人所崇拜,於是其碎
片即成為聖物,交易頻繁。某些天主教神學家認為,基督的血使真十字架不易朽蝕,所以不論取下多少,總體積也不會減少。因此,中世紀基督教勢力所及之處,教
徒們總以擁有一塊真十字架碎片為榮。
圣包皮:
聖包皮(英文:Holy Prepuce),是相傳幾樣耶穌遺留在人間的遺物之一。歷史上歐洲數間教堂曾宣稱擁有耶穌生前割下的包皮,並據稱擁有神奇的力量。
據東方教會的基督教義,耶穌的肉身是在復活之後四十日升天。耶穌留在人世間的少數遺物,包括了他兒童時在割禮中割下的包皮。以前亦曾經有神學爭
論,耶穌升天時倘若不包括包皮,耶穌是否完整;之後引伸至辯論耶穌是否應連同掉下的頭髮、指甲等物一起升天。亦有人指出因為耶穌升天是神跡,所以應該不受
這些限制。
聖槍(Holy lance),又稱作是命運之矛(Spear of Destiny)、聖矛(Holy Spear)、
隆基努斯之槍或朗基努斯槍(Lance of Longinus),
相傳是耶穌在受十字架刑后,羅馬士兵為確認耶穌是否真的已經因刑而死,
因此用一個長矛戳刺耶穌的心臟位置,此一長矛即成為命運之矛。
因為有耶穌的聖血所以相傳它有神聖的力量,得到它的人可以統治這個世界,
而且還有些人相信目前存放在奧地利的長槍就是佔有耶穌聖血的長槍,
但目前為止沒有人能真正証實這件事情,但是耶穌的畫像確實會出現肋骨的槍傷。
、圣钉、圣荆棘冠、圣帕、
圣袍、圣骨、基督圣像、基督圣甲虫。
===============
三大聖詩──尊主頌(一46-55);
- 我心尊主為大;
-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
- 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
- 從今以後,
- 萬代要稱我有福。
- 因為那有權能的為我做了大事;
- 他的名是聖的。
- 他憐憫敬畏他的人,
- 直到世世代代。
- 他用膀臂施展大能;
- 他趕散心裏妄想的狂傲人。
- 他叫有權柄的失位,
- 叫卑賤的升高。
- 他叫飢餓的飽餐美食,
- 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 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
- 不忘記施憐憫,
- 正如他對我們的列祖說過,
- 憐憫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
68主以色列的上帝是當受讚頌的,因為祂眷顧祂的百姓並救贖他們。
69 祂從祂僕人大衞的家中,爲我們興起了拯救的力量(角)。
70 正如祂藉著古時候眾聖先知的口所說過的話:
71 祂將拯救我們脫離仇敵並一切恨惡我們的人之手,
72 祂向我們的列祖履行仁慈,也記得祂立的聖約,
73 就是祂對我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74 祂既然拯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
75 我們就可以一生一世坦然無懼地在祂面前,以聖潔與公義侍奉祂。
76 而孩子啊,你將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先知;因為你將前行於主之前並預備祂的道路。
77 告訴祂的百姓,因他們的罪得赦免就將明白救恩。
78 因為我們的主慈悲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處眷顧我們。
79 並賜光明給那些活在黑暗、死亡陰影中的人,引我們的腳步走向平安的道路。
西面頌(二29-32)
================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泰山封禅
封禅祭祀是古代帝王举行的祭祀天神地祇的仪式。
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高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高山之高以表功 归于天;
所谓"禅",就是在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 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
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
《史记· 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
《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所谓" 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
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
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
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频频前来祭祀。
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明朝永樂建 天壇,封禅大典到了北京。
中国名山有很多,位于北方的就包括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五台山等,
最高五台山、最险华山都不封禅,为什么黄帝封禅独尊泰山?
远古时代人民崇拜祖先,所以也崇拜鬼魂和管理鬼魂的各种神祗,连带崇拜鬼魂所居住的山岳河流,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包括大量的祭祀文字。
相信那个时候祭祀活动绝对不仅仅是局限于泰山,也没有泰山封禅一家独大的传统,由于交通不便,应当与统治者所在地有一定的关系。泰山封禅可能起源于商代, 毕竟商朝首都设在山东曹县,延续二百多年。
《管子》一书中有《封禅篇》,不过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
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候于蔡丘,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
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
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
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齐桓公之所以封禅泰山与泰山本在齐国境内有关。
那位孜孜不倦地追求周礼,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的孔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可见孔子对封禅大礼的研究和追求早已有之,孔子之所以“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当在泰山封禅的历史有关,泰山至少应当不是封禅唯一的选择,孔子关心的应当是封禅的礼仪而非地理位置,之所以关注泰山封禅与鲁国位于山东境内有一定的关系。
真正大规模的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
《史记》记载,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 28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
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可见当时封禅不一定非要设在泰山,只不过秦始皇正好路过举办的。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秦代封禅也未必有固定的场所,只不过秦始皇巡游东方,到达泰山后才召集齐鲁儒生稽考封禅礼仪。 深受孔子影响的齐鲁儒生当然会从历史史料中找到无数证据证明泰山封禅的重要,何况还有齐桓公泰山封禅的先例。
真正奠定泰山封禅制度和意义的应当是汉武帝泰山封禅,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
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
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
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 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
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
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秦皇汉武的多次封禅,加之汉武帝独尊儒术,
泰山封禅成为儒家推广礼教、复古的重中之重,
直到唐宋泰山封禅成了统治者宣传受命于天、国泰民安最重要的仪式。
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所谓“封”,就是在高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高山之高以表功 归于天;
所谓"禅",就是在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 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典,
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
《史记· 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封禅泰山的记载,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动的记录。
《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所谓" 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
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
这种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说是后来封禅的雏形。
在封禅盛行的秦汉至唐宋时代,帝王频频前来祭祀。
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祭祀泰山成了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备受重视。
明朝永樂建 天壇,封禅大典到了北京。
中国名山有很多,位于北方的就包括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五台山等,
最高五台山、最险华山都不封禅,为什么黄帝封禅独尊泰山?
远古时代人民崇拜祖先,所以也崇拜鬼魂和管理鬼魂的各种神祗,连带崇拜鬼魂所居住的山岳河流,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包括大量的祭祀文字。
相信那个时候祭祀活动绝对不仅仅是局限于泰山,也没有泰山封禅一家独大的传统,由于交通不便,应当与统治者所在地有一定的关系。泰山封禅可能起源于商代, 毕竟商朝首都设在山东曹县,延续二百多年。
《管子》一书中有《封禅篇》,不过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
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贵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候于蔡丘,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禅泰山禅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禅泰山,禅云云;
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
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
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齐桓公之所以封禅泰山与泰山本在齐国境内有关。
那位孜孜不倦地追求周礼,毕生以“克已复礼”为已任的孔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可见孔子对封禅大礼的研究和追求早已有之,孔子之所以“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当在泰山封禅的历史有关,泰山至少应当不是封禅唯一的选择,孔子关心的应当是封禅的礼仪而非地理位置,之所以关注泰山封禅与鲁国位于山东境内有一定的关系。
真正大规模的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
《史记》记载,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 28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
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可见当时封禅不一定非要设在泰山,只不过秦始皇正好路过举办的。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秦代封禅也未必有固定的场所,只不过秦始皇巡游东方,到达泰山后才召集齐鲁儒生稽考封禅礼仪。 深受孔子影响的齐鲁儒生当然会从历史史料中找到无数证据证明泰山封禅的重要,何况还有齐桓公泰山封禅的先例。
真正奠定泰山封禅制度和意义的应当是汉武帝泰山封禅,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
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
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礼;
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 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
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
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秦皇汉武的多次封禅,加之汉武帝独尊儒术,
泰山封禅成为儒家推广礼教、复古的重中之重,
直到唐宋泰山封禅成了统治者宣传受命于天、国泰民安最重要的仪式。
新約
新約是神按照祂的旨意,在創世以前的計劃。
新約是關乎神的選民及屬靈的百姓。
新約是所有諸約的總結。
新約也稱為「更美之約」。
「新約」一詞在新約聖經中最少提過六次(林前11:25;林後3:6;來8:8, 13, 9:15, 12:24);
在太26:28及可14:24原文都是「立約的血」。因為新約是以基督的寶血立的。
一、新約的預告
神在舊約中早就預告新約的消息。
神特別啟示先知耶利米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 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 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31:31-33)
新約的作者也引用舊約的應許:「所以主指著他的百姓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來8:8)
新約是聖經中一個極重要的約,不但特別與以色列家(即北國)及猶大家(即南國)有關;同時也是耶穌藉使徒與教會立的。此約不像摩西之約,摩西律法之約因以 色列民不能遵行,違背了神的約。神另立的新約,不像以前將律法寫在石版上,而是將神的律法內在化、生命化、將神的話寫在心版上;從管制外在行為的律法,轉 化為內在屬靈生命的實際。在層次與本質上是不同的,舊約是注重字句,新約是注重精意,即聖靈的工作。
舊約與新約中,聖靈在聖民身上的工作是不大一樣的。舊約時代,人犯罪屬乎血氣,聖靈就不永遠內住在人裏面(創6:3)。如掃羅王不順服神的吩咐,耶和華的 靈離開他(撒上16:14);如大衛與拔示巴同室犯罪之後,他認罪禱告求主不要收回聖靈(詩51:10-13)。而在新約時代,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聖靈 永遠與重生的信徒同在(約14:16;弗1:13, 4:30)。
舊約先知以西結領受神特別的啟示,宣告神要將聖靈放在人的裏面:「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36:26-27)
二、新約的設立
主耶穌以祂的寶血設立了新約,主的捨命流血是新約的根基。主耶穌在最後的聖餐裡,向門徒說:「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8);可14:24;路22:20)。
保羅寫聖餐的精意時特別蒙神的啟示:「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5)聖餐是
主耶穌設立的,精意在記念主;所以不必為餅杯的多寡爭論不休,也不要將相對的禮儀絕對化,或將絕對的真理相對化;如此可避免教會的分裂及紛爭。又如受洗的 禮儀是相對性的,不要將它絕對化。神設立的新約是以基督為中心,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宗教、宗派、禮儀、節期、日子都不能救人,惟有立約的主耶穌才能救人。 不要將中心的重點當作次要,而把次要的反而當作主要的中心。如此就是本末倒置,將神的聖約看為平常,對真理也就混淆不清了。
主耶穌是更美之約的中保,祂是永遠的大祭司,祂的血比任何牲畜的血更有赦罪的功效;而且是一次完成,絕對永遠有效。希伯來書清楚列下各種不同的對比。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 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 ﹐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 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但那天上的 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來9:11-15, 22-23)
1. 基督是更美的大祭司。
亞倫是有罪的大祭司。
2. 基督經過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
亞倫是經過有限非全備的帳幕,是人手所造,也是屬乎這世界的。
3. 基督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為永遠贖罪的事;祂的血能洗淨人的良心,除去人的死行。
亞倫乃是每年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聖所,為自己和百姓的罪獻上;就著良心說,都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
4. 基督作新約的中保;也使舊約的聖民,因相信牛羊之血所預表的救贖,可靠著主得救。
亞倫作舊約的中保;舊約的律法獻祭乃叫人知罪(羅4:15),卻不能叫人永遠得救。
5. 基督叫蒙召的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這是屬靈不變的產業(徒20:32;彼前1:4)。
舊約應許的產業,多數是屬地的。
6. 基督是更美之祭物,祂的血永遠有赦罪的功效。
舊約公牛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10:4)。
中國古代天子以牛羊祭天;諸侯祭山川;庶民祭先祖,都是以牲畜獻祭,完全無赦罪的功效。
舊約先知耶利米指明新約是平安與永遠之約:「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必隨著他們施恩﹐並不離開他們﹐且使他們有敬畏我的心不離開我。」(耶32:40)
先知以西結也預告是平安之約、永遠之約:「並且我要與他們立平安的約﹐作為永約……直到永遠。」(結37:26)
真正的平安由基督而來(約16:33);主所賜的平安是真平安,也無人能奪去(約14:27);新約的中保叫人與神和好;叫人與己和好;叫人與人和好(林 前5:18-20)。這和好的職事是叫人在主裏永享平安,完全是憑信心,靠立約的血,才能經歷平安的實際。
三、新約的特質
(1)新的(耶31:31;林前11:25;來8:8)
所謂新的即與舊約對比,在時間與內容上都是新的。舊約中的諸約只是暗示或預言基督;新約是基督道成肉身藉著死而成立的。「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來8:13)
(2)屬靈的
新約之成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或作聖靈)。」「因為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因為舊約先知約珥預言:「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 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珥2:28-29, 32)約珥的預言,在五旬節聖靈降臨時已局部應驗。透過聖靈的工作,神的約不再是外面的字句,乃成了生命屬靈的實際。
(3)永遠的
「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賽55:3)
「永約」是指「新約」而言。神應許大衛的後裔繼續到永遠(撒下7:11-16),這完全是出於神的愛和恩典。凡憑信心來到主施恩座前的,都可領受神可靠的恩典。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來13:20)
新約是永遠的,主的寶血只要一次獻上就永遠有效。祂是不朽的大牧者,祭司亞倫死了;律法的鼻祖摩西也死了。士師撒母耳死了;先知以賽亞死了;基督的先鋒施 洗約翰也死了。他們都沒有復活,惟獨新約的中保,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祂永遠活著,祂的約也是永遠的。
(4)賜生命的
「我曾與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約.我將這兩樣賜給他﹐使他存敬畏的心﹐他就敬畏我﹐懼怕我的名。」(瑪2:5)
先知瑪拉基所指可能與利未的祭司有關;神賜屬地的祭司有生命平安。而真正屬天的大祭司才是平安的源頭。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 得的更豐盛。」(約10:10)「生命在他裡頭……」(約1:4)主耶穌將自己的命傾倒,叫別人得生命。主所賜的是屬靈永遠的生命(約3:16)。
四、新約與舊約的區別
(1)新約寫在心版上;舊約寫在石版上
寫在心版上是無形的,是聖靈的工作;是內在生命的流露,是神賜屬靈生命的見證。新約是按照屬靈的新樣(羅7:6);神的旨意藉著聖靈清新的啟示。信徒靠生 命聖靈的律活出來(羅8:2-4),使律法成就在隨從聖靈的人身上;在聖靈的律中生活有新的秩序,從罪和死的律中得到釋放。有云:「摩西的律法有合法的權 利,但沒有力量;罪的律有力量,但無合法的權利;聖靈的律,有權利,也有力量。」
律法雖然是良善、聖潔、公義的,但人因有罪性,而有所不能行,無法遵行律法的要求,人常「心有餘,力不足」。於是神差祂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祂無罪性,也無罪行,乃是在軀體上成為人的樣子,有人身體的形狀。祂本是聖潔毫無瑕疵(來2:16-17, 4:15);只有祂才能拯救我們。
但、殊為可惜,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公會出版)居然將《羅8:3》譯成「……使他有了跟我們相同的罪性。……」這是錯誤的翻譯,也是信仰純正的教牧人員所無法接受的。希望聖經公會再版時早日更正。
基督將自己當作祭物獻上(來9:14-15),擔當了信徒的罪,並賜生命聖靈的律,使我們從內心活出律法的義。人靠人自我的毅力,或宗教熱誠來遵行律法是徒勞無益的,惟有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
舊約是神用指頭將十誡寫在石版上(出31:18);申4:13),是有形的、物質的、外在的、看得見的,
是要人去遵守(出24:7);寫在石版上也稱「法版、石版、約版」(申5:22, 9:11, 10:34),
以色列百姓經過數百年的嘗試,始終無法遵行神的律法。
但神藉著新約的基督來成全舊約的律法,使我們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
(2)新約的大祭司(耶穌基督)是永遠常存的。舊約的大祭司是會死亡並更換的。
耶穌基督因復活了,祂是永遠常存的大祭司。「這位既是永遠常存的﹐他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4-25)
舊約裡由利未支派而出的大祭司,因是人,都會死亡而更替。「那些成為祭司的﹐數目本來多﹐是因為有死阻隔不能長久。」(來7:23)所以舊約是暫時的,新約是永遠的。
(3)新約的祭司比舊約的祭司更完美
因耶穌不必為自己或眾人的罪每年獻祭,祂自己是無罪的,不必贖罪。祂是神而人,祂只一次獻上自己就完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為自己的罪﹐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來7:27)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來10:12)
舊約的祭司是人,而且是有罪性的人,故要為自己贖罪。對比之下,一個是屬天的,一個是屬地的;一個是神而人、而祭司,一個是人而祭司;一個是不朽的,一個是會朽的;一個是復活的,一個是死亡的;一個是永遠的,一個是暫時的。
(4)新約的祭比舊約的祭更美
耶穌是無瑕疵的,祂的血是無罪之血,祂以自己成為祭物獻上。「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何況基督藉 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來9:12, 14)
「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豫備了身體;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來10:4-6, 10)
舊約用牛羊牲畜獻祭,只是影兒與預表;基督才是實體,才有贖罪的功效。
(5)新約是完美無瑕,永存不滅。舊約有瑕疵,且漸漸衰微。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來13:20)
永約即永遠存在,這與神的本質與屬性有關。神是自有永有、自存自在的,神的旨意出於神,而神是永存的。所以神新約的旨意必永遠長存。天地都要廢去,惟有遵行神旨意的永遠長存(約一2:17)。
舊約則遠不如新約;舊約是靠人為的力量,守約行約!但人是拒惡無能,行善無力。因此新約就更顯得重要了。因為新約關乎裏面得著新的生命,有了屬靈的生命,才能遵行神的旨意。
「那前約若沒有瑕疪﹐就無處尋求後約了。」(來8:7)
「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來8:13)
(6)新約的應許比舊約更美
神來的應許完全是出於神的慈愛與恩典。「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來8:6)基督降世、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應驗了舊約中應許的救贖(來4:2, 9:15)。人若憑信心接受耶穌,必可赦罪得永生;其功效勝於舊約的應許;因為這應許,是關乎永遠的生命,故是更美之約。
(7)新約有聖靈內住,且有得基業的憑據。舊約無聖靈的內住,也無聖靈作憑據。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林後1:22)
「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原文質〕」(林後5:5)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1:13)
「印」表示「認可」、「接納」;「印記」是所有權的標記。
如猶太人以割禮為標記,表示接受神的管教,也是立約的證據。
又如猶太人在牛羊身上加上烙印,即可辨認牛羊屬於何主人。
信徒有聖靈的標記,證明信徒是屬神的。
基督徒有聖靈的恩膏與內住;基督的拯救既堅固又牢靠;又有神的接納與保守。
「憑據」即「保證」或作「質」。
聖靈保證我們因信可承受永恆的基業。聖靈在我們 心中工作、光照、感動、使救贖的功效成形在我們心中;
使基督復活的生命更新我們,並藉著道使生命長進;這一切都是神培植我們。
等主再來時,我們可承受屬天 的生命(羅8:11;林前15:49)舊約則無聖靈的內住及憑據。
(8)新約使信徒能直接到神面前與祂交通。
舊約卻不能使信徒進到神面前。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來9:14)
「這些物件既如此豫備齊了﹐眾祭司就常進頭一層帳幕﹐行拜神的禮;至於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來9:6-8)
第二層帳幕是會幕最內層的至聖所;
第一與第二層之間有幔子隔開,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在贖罪日(利16),進入幔內為百姓贖罪。
祭司平時獻祭只是在會幕的外 院代表會眾獻祭。但新約時代,當基督被釘十字架時,聖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從此人靠新約的中保耶穌基督可以直接與神交通(來 10:19-21),因為祂的血已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可以自由,並隨時隨地來到神面前,事奉永生神。
新約的應驗完全在基督身上,祂的死是赦罪的方法,祂的復活叫人得新生命,祂的再來叫信徒進入永恆的國度。
新約只有一個,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教會,一方面是以色列與猶大,都完全在基督裏被成全及應驗。
新約是關乎神的選民及屬靈的百姓。
新約是所有諸約的總結。
新約也稱為「更美之約」。
「新約」一詞在新約聖經中最少提過六次(林前11:25;林後3:6;來8:8, 13, 9:15, 12:24);
在太26:28及可14:24原文都是「立約的血」。因為新約是以基督的寶血立的。
一、新約的預告
神在舊約中早就預告新約的消息。
神特別啟示先知耶利米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 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 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31:31-33)
新約的作者也引用舊約的應許:「所以主指著他的百姓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來8:8)
新約是聖經中一個極重要的約,不但特別與以色列家(即北國)及猶大家(即南國)有關;同時也是耶穌藉使徒與教會立的。此約不像摩西之約,摩西律法之約因以 色列民不能遵行,違背了神的約。神另立的新約,不像以前將律法寫在石版上,而是將神的律法內在化、生命化、將神的話寫在心版上;從管制外在行為的律法,轉 化為內在屬靈生命的實際。在層次與本質上是不同的,舊約是注重字句,新約是注重精意,即聖靈的工作。
舊約與新約中,聖靈在聖民身上的工作是不大一樣的。舊約時代,人犯罪屬乎血氣,聖靈就不永遠內住在人裏面(創6:3)。如掃羅王不順服神的吩咐,耶和華的 靈離開他(撒上16:14);如大衛與拔示巴同室犯罪之後,他認罪禱告求主不要收回聖靈(詩51:10-13)。而在新約時代,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聖靈 永遠與重生的信徒同在(約14:16;弗1:13, 4:30)。
舊約先知以西結領受神特別的啟示,宣告神要將聖靈放在人的裏面:「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36:26-27)
二、新約的設立
主耶穌以祂的寶血設立了新約,主的捨命流血是新約的根基。主耶穌在最後的聖餐裡,向門徒說:「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8);可14:24;路22:20)。
保羅寫聖餐的精意時特別蒙神的啟示:「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5)聖餐是
主耶穌設立的,精意在記念主;所以不必為餅杯的多寡爭論不休,也不要將相對的禮儀絕對化,或將絕對的真理相對化;如此可避免教會的分裂及紛爭。又如受洗的 禮儀是相對性的,不要將它絕對化。神設立的新約是以基督為中心,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宗教、宗派、禮儀、節期、日子都不能救人,惟有立約的主耶穌才能救人。 不要將中心的重點當作次要,而把次要的反而當作主要的中心。如此就是本末倒置,將神的聖約看為平常,對真理也就混淆不清了。
主耶穌是更美之約的中保,祂是永遠的大祭司,祂的血比任何牲畜的血更有赦罪的功效;而且是一次完成,絕對永遠有效。希伯來書清楚列下各種不同的對比。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 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 ﹐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 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但那天上的 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來9:11-15, 22-23)
1. 基督是更美的大祭司。
亞倫是有罪的大祭司。
2. 基督經過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
亞倫是經過有限非全備的帳幕,是人手所造,也是屬乎這世界的。
3. 基督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為永遠贖罪的事;祂的血能洗淨人的良心,除去人的死行。
亞倫乃是每年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聖所,為自己和百姓的罪獻上;就著良心說,都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
4. 基督作新約的中保;也使舊約的聖民,因相信牛羊之血所預表的救贖,可靠著主得救。
亞倫作舊約的中保;舊約的律法獻祭乃叫人知罪(羅4:15),卻不能叫人永遠得救。
5. 基督叫蒙召的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這是屬靈不變的產業(徒20:32;彼前1:4)。
舊約應許的產業,多數是屬地的。
6. 基督是更美之祭物,祂的血永遠有赦罪的功效。
舊約公牛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10:4)。
中國古代天子以牛羊祭天;諸侯祭山川;庶民祭先祖,都是以牲畜獻祭,完全無赦罪的功效。
舊約先知耶利米指明新約是平安與永遠之約:「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必隨著他們施恩﹐並不離開他們﹐且使他們有敬畏我的心不離開我。」(耶32:40)
先知以西結也預告是平安之約、永遠之約:「並且我要與他們立平安的約﹐作為永約……直到永遠。」(結37:26)
真正的平安由基督而來(約16:33);主所賜的平安是真平安,也無人能奪去(約14:27);新約的中保叫人與神和好;叫人與己和好;叫人與人和好(林 前5:18-20)。這和好的職事是叫人在主裏永享平安,完全是憑信心,靠立約的血,才能經歷平安的實際。
三、新約的特質
(1)新的(耶31:31;林前11:25;來8:8)
所謂新的即與舊約對比,在時間與內容上都是新的。舊約中的諸約只是暗示或預言基督;新約是基督道成肉身藉著死而成立的。「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來8:13)
(2)屬靈的
新約之成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或作聖靈)。」「因為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因為舊約先知約珥預言:「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 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珥2:28-29, 32)約珥的預言,在五旬節聖靈降臨時已局部應驗。透過聖靈的工作,神的約不再是外面的字句,乃成了生命屬靈的實際。
(3)永遠的
「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賽55:3)
「永約」是指「新約」而言。神應許大衛的後裔繼續到永遠(撒下7:11-16),這完全是出於神的愛和恩典。凡憑信心來到主施恩座前的,都可領受神可靠的恩典。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來13:20)
新約是永遠的,主的寶血只要一次獻上就永遠有效。祂是不朽的大牧者,祭司亞倫死了;律法的鼻祖摩西也死了。士師撒母耳死了;先知以賽亞死了;基督的先鋒施 洗約翰也死了。他們都沒有復活,惟獨新約的中保,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祂永遠活著,祂的約也是永遠的。
(4)賜生命的
「我曾與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約.我將這兩樣賜給他﹐使他存敬畏的心﹐他就敬畏我﹐懼怕我的名。」(瑪2:5)
先知瑪拉基所指可能與利未的祭司有關;神賜屬地的祭司有生命平安。而真正屬天的大祭司才是平安的源頭。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 得的更豐盛。」(約10:10)「生命在他裡頭……」(約1:4)主耶穌將自己的命傾倒,叫別人得生命。主所賜的是屬靈永遠的生命(約3:16)。
四、新約與舊約的區別
(1)新約寫在心版上;舊約寫在石版上
寫在心版上是無形的,是聖靈的工作;是內在生命的流露,是神賜屬靈生命的見證。新約是按照屬靈的新樣(羅7:6);神的旨意藉著聖靈清新的啟示。信徒靠生 命聖靈的律活出來(羅8:2-4),使律法成就在隨從聖靈的人身上;在聖靈的律中生活有新的秩序,從罪和死的律中得到釋放。有云:「摩西的律法有合法的權 利,但沒有力量;罪的律有力量,但無合法的權利;聖靈的律,有權利,也有力量。」
律法雖然是良善、聖潔、公義的,但人因有罪性,而有所不能行,無法遵行律法的要求,人常「心有餘,力不足」。於是神差祂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祂無罪性,也無罪行,乃是在軀體上成為人的樣子,有人身體的形狀。祂本是聖潔毫無瑕疵(來2:16-17, 4:15);只有祂才能拯救我們。
但、殊為可惜,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公會出版)居然將《羅8:3》譯成「……使他有了跟我們相同的罪性。……」這是錯誤的翻譯,也是信仰純正的教牧人員所無法接受的。希望聖經公會再版時早日更正。
基督將自己當作祭物獻上(來9:14-15),擔當了信徒的罪,並賜生命聖靈的律,使我們從內心活出律法的義。人靠人自我的毅力,或宗教熱誠來遵行律法是徒勞無益的,惟有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
舊約是神用指頭將十誡寫在石版上(出31:18);申4:13),是有形的、物質的、外在的、看得見的,
是要人去遵守(出24:7);寫在石版上也稱「法版、石版、約版」(申5:22, 9:11, 10:34),
以色列百姓經過數百年的嘗試,始終無法遵行神的律法。
但神藉著新約的基督來成全舊約的律法,使我們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
(2)新約的大祭司(耶穌基督)是永遠常存的。舊約的大祭司是會死亡並更換的。
耶穌基督因復活了,祂是永遠常存的大祭司。「這位既是永遠常存的﹐他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4-25)
舊約裡由利未支派而出的大祭司,因是人,都會死亡而更替。「那些成為祭司的﹐數目本來多﹐是因為有死阻隔不能長久。」(來7:23)所以舊約是暫時的,新約是永遠的。
(3)新約的祭司比舊約的祭司更完美
因耶穌不必為自己或眾人的罪每年獻祭,祂自己是無罪的,不必贖罪。祂是神而人,祂只一次獻上自己就完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為自己的罪﹐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來7:27)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來10:12)
舊約的祭司是人,而且是有罪性的人,故要為自己贖罪。對比之下,一個是屬天的,一個是屬地的;一個是神而人、而祭司,一個是人而祭司;一個是不朽的,一個是會朽的;一個是復活的,一個是死亡的;一個是永遠的,一個是暫時的。
(4)新約的祭比舊約的祭更美
耶穌是無瑕疵的,祂的血是無罪之血,祂以自己成為祭物獻上。「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何況基督藉 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來9:12, 14)
「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阿﹐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豫備了身體;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來10:4-6, 10)
舊約用牛羊牲畜獻祭,只是影兒與預表;基督才是實體,才有贖罪的功效。
(5)新約是完美無瑕,永存不滅。舊約有瑕疵,且漸漸衰微。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來13:20)
永約即永遠存在,這與神的本質與屬性有關。神是自有永有、自存自在的,神的旨意出於神,而神是永存的。所以神新約的旨意必永遠長存。天地都要廢去,惟有遵行神旨意的永遠長存(約一2:17)。
舊約則遠不如新約;舊約是靠人為的力量,守約行約!但人是拒惡無能,行善無力。因此新約就更顯得重要了。因為新約關乎裏面得著新的生命,有了屬靈的生命,才能遵行神的旨意。
「那前約若沒有瑕疪﹐就無處尋求後約了。」(來8:7)
「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來8:13)
(6)新約的應許比舊約更美
神來的應許完全是出於神的慈愛與恩典。「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來8:6)基督降世、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應驗了舊約中應許的救贖(來4:2, 9:15)。人若憑信心接受耶穌,必可赦罪得永生;其功效勝於舊約的應許;因為這應許,是關乎永遠的生命,故是更美之約。
(7)新約有聖靈內住,且有得基業的憑據。舊約無聖靈的內住,也無聖靈作憑據。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林後1:22)
「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原文質〕」(林後5:5)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1:13)
「印」表示「認可」、「接納」;「印記」是所有權的標記。
如猶太人以割禮為標記,表示接受神的管教,也是立約的證據。
又如猶太人在牛羊身上加上烙印,即可辨認牛羊屬於何主人。
信徒有聖靈的標記,證明信徒是屬神的。
基督徒有聖靈的恩膏與內住;基督的拯救既堅固又牢靠;又有神的接納與保守。
「憑據」即「保證」或作「質」。
聖靈保證我們因信可承受永恆的基業。聖靈在我們 心中工作、光照、感動、使救贖的功效成形在我們心中;
使基督復活的生命更新我們,並藉著道使生命長進;這一切都是神培植我們。
等主再來時,我們可承受屬天 的生命(羅8:11;林前15:49)舊約則無聖靈的內住及憑據。
(8)新約使信徒能直接到神面前與祂交通。
舊約卻不能使信徒進到神面前。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麼。」(來9:14)
「這些物件既如此豫備齊了﹐眾祭司就常進頭一層帳幕﹐行拜神的禮;至於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來9:6-8)
第二層帳幕是會幕最內層的至聖所;
第一與第二層之間有幔子隔開,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在贖罪日(利16),進入幔內為百姓贖罪。
祭司平時獻祭只是在會幕的外 院代表會眾獻祭。但新約時代,當基督被釘十字架時,聖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從此人靠新約的中保耶穌基督可以直接與神交通(來 10:19-21),因為祂的血已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可以自由,並隨時隨地來到神面前,事奉永生神。
新約的應驗完全在基督身上,祂的死是赦罪的方法,祂的復活叫人得新生命,祂的再來叫信徒進入永恆的國度。
新約只有一個,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教會,一方面是以色列與猶大,都完全在基督裏被成全及應驗。
易經
《易經》是
中國第一經,它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
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裡發源的,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 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層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這裡將告訴你十句話,讓你能夠更快的讀懂《易經》!
第一句話: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稱為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千百年來,易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解析:
1、嚴格說來《易經》和《易傳》構成了《周易》;而《周易》、《連山》、《歸藏》又構成了《三易》。
《連山》是夏代的易學,
《歸藏》是殷代的易學,
《周易》是周代的易學。
可惜,《連山》、《歸藏》已失傳。
2、《易經》又稱本經,簡稱《易》,成書於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約三千年前。
《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易 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
《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期,是對易經的註釋和發揮。
3、史學界認為《周易》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合著,
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著爻辭,孔子撰《易傳》。
第二句話:易經的核心是什麼?
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
解析:
1、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能夠處理的問題。
2、變易: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如果離開這種變化,宇宙萬物就難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間萬物皆變的前提下,還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萬象之物的東西不變;即是說萬物皆變的規律是永遠不變的。
所謂"不易",就是基本平衡;
"變易"就是發展變化,就是不平衡;
"簡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複雜的事物可以用最簡單的符號來概括。
發展變化、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恆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
第三句話:易經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易經的表達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為六十四卦。
解析:
1、八卦是由: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單卦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64卦。
乾:天
坤:地
兌:水
離:太陽
震:雷
坎:月亮
艮:山
巽:風
2、在《易經》經文中,用"-"表示陽爻,用"--"表示陰爻。陰陽爻就組成了卦。
3、具體說,每一個卦有六個爻,或者是由三個陽爻或三個陰爻組成;
或者是由一個陰爻與兩個陽爻;
或是由一個陽爻與兩個陰爻組成。
八卦就是八個單卦。再由八個單卦互相重合,組成64卦。舉例來說:
乾坤的卦爻:
乾:≡
再比如:
比較韓國國旗,你就知道乾坤坎離卦。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
乙太極為中心,四角的卦分別象徵陰陽互相調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離卦為太陽和火,各個卦還象徵著正義、富饒、生命力和智慧。
4、“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的變化由太極開始,由太極產生出兩儀即陰陽。
即有陰陽,使相互感應,陽育陰,陰含陽,於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陰陽二氣,又分為四,名曰四象。
四象現在一般是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第四句話:易經為何又區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是按其數字排列運行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就是先天八卦數。
後天八卦為周文王所製,又稱文王八卦。
其排列次序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解析:
1、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沒有形成以前的狀況,叫先天,
有了萬事萬物,就是後天了。
換句話說,人在娘胎裏是先天,離開娘胎是後天,先天後天是劃分階段範圍的一種界說。
2、根據先天八卦的次序,我們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
首先開始生頭,因為乾為一,次生肺,
因為兌為二,次生心,
因為離為三,次生肝膽,
因為震為四、巽為五,次生腎,
因為坎為六,次生腸胃,
因為艮為七,次生肌肉,
因為坤為八。
3、先天八卦說的是宇宙形成時的狀況,後天八卦說的是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法則。
4、提醒,現在使用後天八卦居多。
第五句話:易經中難字的讀音幾何?
易經中難讀的字有這麼幾個:爻、兌、夬、彖、貞、筮。
解析:
•爻:音yáo,2聲。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爻象
•兌:音DUI,4聲。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
•夬:音guai,4聲。決也,剛決桑也。
•彖:音tuan,4聲。本義為“豬跑脫”。篆為從彖聲之字。
•貞:即禎,“貞”為動詞,蔔問的意思,“禎”為形容詞吉祥的意思。
•筮:音shì。占吉凶,如筮短龜長。
第六句話:易經有何作用?
《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幸福密碼的寶典。
解析:
易經是中國儒家千年總結的哲理和經驗,它包羅萬象,涉及的範圍很廣,
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包括在內,是一部百科全書。
它給人類帶來了三把金鑰匙。
1、第一把金鑰匙是“陰陽”,世上任何事情陰陽平衡就達到了和諧,和諧就能發展進步。
2、第二把金鑰匙是“五行”,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五行的身影,風水的命理學和位理學都從它而起。
3、第三把金鑰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為“文王64卦”。
它告訴我們宇宙的64個密碼,大千世界都逃脫不了這個秘密。
第七句話:易經很難學嗎?
易經,為容易學習的經典,而非《難經》。
解析:
1、為什麼會說《易經》容易學習呢?
因為《易經》是一本無字天書,但是它創立了八個符號來描述對人類生存影響甚大的八種自然現象,就是上述所說的八卦。
2、我們講《易經》有三個關鍵詞,就是:陰陽、五行、八卦。
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
八卦符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我們運用《易經》就相當於是把一種古代語言翻譯為現代語言而已。
我們大多數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語,英語有26個字母,
而八卦這種古代語言,有多少個字母呢?只有八個字母;
學會基本英語交流需要掌握多少個單詞,保守估計也要一兩千個單詞吧。
而整個易經體係有多少個單詞?只有64個單詞!64個單詞涵蓋了整個宇宙人生的規律!
3、正因為學習易經隻需要掌握八個字母,只需要記64個單詞。
所以,《易經》是很容易學習的經典。
很多人覺得難,是因為沒有掌握簡易的方法、路徑錯誤的情況下,
縱使花費一輩子時間在上面,還是無法掌握和應用《易經》。
第八句話:為什麼用《易經》預測是非常準確的?
因為易經預測是科學的,充滿了迄今為止的人類大智慧。
易經術數是古代道教五術中的重要內容支派。
術,指方式方法;數,指理數氣數。
解析:
1、之所以說用易經預測是科學的,上面說過八卦本身代表一段時間狀態,64卦當然也是如此。
這一時間狀態既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說易經任何一卦對事物的判斷都蘊含了對這個事物未來狀態的測定。
2、八卦的最底一條線就是這樣一個未來狀態的表述,同時也蘊含對這個事物過去狀態的測定,八卦最上一條線就是過去狀態的表達。
所以一卦的意義既蘊含對過去的推算和對未來的推斷。
因此懂得易經的人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科學性既在於此。
3、有人說一個卦相是現在得出來的,既是蘊含過去現在未來也是很短暫的,幾乎和現在的狀態是不分離的,怎麼知道過去與未來那麼長時間呢?
八卦的三條線分別 代表三個時間概念,可每個時間概念的單位時間是沒有規定的。
用易經的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根據表達的需要確定一個時間單位,可以一條線代表一小時,也可以 代表一年。
例:艮卦,代表山,最上面一條線代表久遠年代以前地殼變動,
中間一條線代表岩漿凝固成山體,後面一條線代表過去一定年代山體仍然凝固不動,
所以只有長時間保持以上這個狀態的才能被稱作山。
正好把山的物理狀態和時間狀態表達清楚。
用艮卦既山作卦去測算當然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了,可是我們在取卦的時候幾乎用不了一秒鐘,而我們得出了幾千年的結論。
4、八卦取象都很大很固定,所以在時間上都很有保障。三條線得八卦表達得事物是這樣,六條線的卦也是這樣,隻是它又兩個三條線的卦組成表達了事物互相遭遇變動的思想。
第九句話:易經的“易”字代表什麼?
“易”字代表了“日、月”。
即是說“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
解析:
1、有人認為:“易”字是個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易”就像頭朝上的一條[蜥蜴]。
也有人認為“易”字是個會意字。
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最初是左邊三點,中間一條長弧線,右是半個圓圈。
或左邊是半個圓圈,中間一條長弧線,右邊三點。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陰陽,這種說法比較吻合《易經》八卦構成和排列的規律法則,及其內涵的核心思想。
3、無論哪種意見•觀點,都不能否認[易]的[變化]之涵義。日月象數蘊含交替變化之義。
第十句話:易經的辨證法則是什麼?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繫辭》中說的,
也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解析:
1、天道運行的規律:[唯變所適]。
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易經》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顯示了[恆常通久]的不變法則,又在這種“恆常通久”中、表現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律。這種規律就是所謂的[天行],即天道運行的規律。
2、事物變化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隻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3、所以《易經》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那麼人就應該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
4、《易經》的兩個指導人行為的概念,即[時]與[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運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時]指與時勢一致:也就是說和諧、與時俱進。
相信大多數朋友們讀了這十句話就讀懂了易經,當然只是初懂,也就是明白了易經是怎麼回事。
既然入門不那麼難,那麼,深入下去也是大有可為的了。
有興趣 的朋友可以進一步探索易經這浩瀚的奧秘,相信你會獲益匪淺。
如果你的運勢不好,請抓緊調理,務必記住:
真正好的運勢還是需要你自己把握,因為調理是硬道理,風水就在我們身邊。
==============
離卦取象於「火」,也有孔目相連的網罟之象,火光閃耀,照亮一切,結繩作網,以行漁獵,
都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發現和發明。
「離」即「麗」,有附麗、亮麗 之意,火須依附於物件上才能燃燒,個人得依附於社會群體,
在縱橫交織的人際網路中找到定位,才能生存。
「麗」字本係兩頭鹿相依相偎,靠在一起,所謂伉儷情深,情景十分動人。
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裡發源的,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 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
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層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這裡將告訴你十句話,讓你能夠更快的讀懂《易經》!
第一句話: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稱為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千百年來,易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解析:
1、嚴格說來《易經》和《易傳》構成了《周易》;而《周易》、《連山》、《歸藏》又構成了《三易》。
《連山》是夏代的易學,
《歸藏》是殷代的易學,
《周易》是周代的易學。
可惜,《連山》、《歸藏》已失傳。
2、《易經》又稱本經,簡稱《易》,成書於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約三千年前。
《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易 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
《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期,是對易經的註釋和發揮。
3、史學界認為《周易》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合著,
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著爻辭,孔子撰《易傳》。
第二句話:易經的核心是什麼?
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
解析:
1、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能夠處理的問題。
2、變易: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如果離開這種變化,宇宙萬物就難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間萬物皆變的前提下,還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萬象之物的東西不變;即是說萬物皆變的規律是永遠不變的。
所謂"不易",就是基本平衡;
"變易"就是發展變化,就是不平衡;
"簡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複雜的事物可以用最簡單的符號來概括。
發展變化、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恆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
第三句話:易經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易經的表達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為六十四卦。
解析:
1、八卦是由: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單卦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64卦。
乾:天
坤:地
兌:水
離:太陽
震:雷
坎:月亮
艮:山
巽:風
2、在《易經》經文中,用"-"表示陽爻,用"--"表示陰爻。陰陽爻就組成了卦。
3、具體說,每一個卦有六個爻,或者是由三個陽爻或三個陰爻組成;
或者是由一個陰爻與兩個陽爻;
或是由一個陽爻與兩個陰爻組成。
八卦就是八個單卦。再由八個單卦互相重合,組成64卦。舉例來說:
乾坤的卦爻:
乾:≡
再比如:
比較韓國國旗,你就知道乾坤坎離卦。
乙太極為中心,四角的卦分別象徵陰陽互相調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離卦為太陽和火,各個卦還象徵著正義、富饒、生命力和智慧。
4、“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的變化由太極開始,由太極產生出兩儀即陰陽。
即有陰陽,使相互感應,陽育陰,陰含陽,於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陰陽二氣,又分為四,名曰四象。
四象現在一般是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第四句話:易經為何又區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是按其數字排列運行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就是先天八卦數。
後天八卦為周文王所製,又稱文王八卦。
其排列次序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解析:
1、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沒有形成以前的狀況,叫先天,
有了萬事萬物,就是後天了。
換句話說,人在娘胎裏是先天,離開娘胎是後天,先天後天是劃分階段範圍的一種界說。
2、根據先天八卦的次序,我們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
首先開始生頭,因為乾為一,次生肺,
因為兌為二,次生心,
因為離為三,次生肝膽,
因為震為四、巽為五,次生腎,
因為坎為六,次生腸胃,
因為艮為七,次生肌肉,
因為坤為八。
3、先天八卦說的是宇宙形成時的狀況,後天八卦說的是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法則。
4、提醒,現在使用後天八卦居多。
第五句話:易經中難字的讀音幾何?
易經中難讀的字有這麼幾個:爻、兌、夬、彖、貞、筮。
解析:
•爻:音yáo,2聲。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爻象
•兌:音DUI,4聲。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
•夬:音guai,4聲。決也,剛決桑也。
•彖:音tuan,4聲。本義為“豬跑脫”。篆為從彖聲之字。
•貞:即禎,“貞”為動詞,蔔問的意思,“禎”為形容詞吉祥的意思。
•筮:音shì。占吉凶,如筮短龜長。
第六句話:易經有何作用?
《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幸福密碼的寶典。
解析:
易經是中國儒家千年總結的哲理和經驗,它包羅萬象,涉及的範圍很廣,
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包括在內,是一部百科全書。
它給人類帶來了三把金鑰匙。
1、第一把金鑰匙是“陰陽”,世上任何事情陰陽平衡就達到了和諧,和諧就能發展進步。
2、第二把金鑰匙是“五行”,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五行的身影,風水的命理學和位理學都從它而起。
3、第三把金鑰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為“文王64卦”。
它告訴我們宇宙的64個密碼,大千世界都逃脫不了這個秘密。
第七句話:易經很難學嗎?
易經,為容易學習的經典,而非《難經》。
解析:
1、為什麼會說《易經》容易學習呢?
因為《易經》是一本無字天書,但是它創立了八個符號來描述對人類生存影響甚大的八種自然現象,就是上述所說的八卦。
2、我們講《易經》有三個關鍵詞,就是:陰陽、五行、八卦。
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
八卦符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我們運用《易經》就相當於是把一種古代語言翻譯為現代語言而已。
我們大多數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語,英語有26個字母,
而八卦這種古代語言,有多少個字母呢?只有八個字母;
學會基本英語交流需要掌握多少個單詞,保守估計也要一兩千個單詞吧。
而整個易經體係有多少個單詞?只有64個單詞!64個單詞涵蓋了整個宇宙人生的規律!
3、正因為學習易經隻需要掌握八個字母,只需要記64個單詞。
所以,《易經》是很容易學習的經典。
很多人覺得難,是因為沒有掌握簡易的方法、路徑錯誤的情況下,
縱使花費一輩子時間在上面,還是無法掌握和應用《易經》。
第八句話:為什麼用《易經》預測是非常準確的?
因為易經預測是科學的,充滿了迄今為止的人類大智慧。
易經術數是古代道教五術中的重要內容支派。
術,指方式方法;數,指理數氣數。
解析:
1、之所以說用易經預測是科學的,上面說過八卦本身代表一段時間狀態,64卦當然也是如此。
這一時間狀態既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說易經任何一卦對事物的判斷都蘊含了對這個事物未來狀態的測定。
2、八卦的最底一條線就是這樣一個未來狀態的表述,同時也蘊含對這個事物過去狀態的測定,八卦最上一條線就是過去狀態的表達。
所以一卦的意義既蘊含對過去的推算和對未來的推斷。
因此懂得易經的人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科學性既在於此。
3、有人說一個卦相是現在得出來的,既是蘊含過去現在未來也是很短暫的,幾乎和現在的狀態是不分離的,怎麼知道過去與未來那麼長時間呢?
八卦的三條線分別 代表三個時間概念,可每個時間概念的單位時間是沒有規定的。
用易經的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根據表達的需要確定一個時間單位,可以一條線代表一小時,也可以 代表一年。
例:艮卦,代表山,最上面一條線代表久遠年代以前地殼變動,
中間一條線代表岩漿凝固成山體,後面一條線代表過去一定年代山體仍然凝固不動,
所以只有長時間保持以上這個狀態的才能被稱作山。
正好把山的物理狀態和時間狀態表達清楚。
用艮卦既山作卦去測算當然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了,可是我們在取卦的時候幾乎用不了一秒鐘,而我們得出了幾千年的結論。
4、八卦取象都很大很固定,所以在時間上都很有保障。三條線得八卦表達得事物是這樣,六條線的卦也是這樣,隻是它又兩個三條線的卦組成表達了事物互相遭遇變動的思想。
第九句話:易經的“易”字代表什麼?
“易”字代表了“日、月”。
即是說“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
解析:
1、有人認為:“易”字是個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易”就像頭朝上的一條[蜥蜴]。
也有人認為“易”字是個會意字。
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最初是左邊三點,中間一條長弧線,右是半個圓圈。
或左邊是半個圓圈,中間一條長弧線,右邊三點。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陰陽,這種說法比較吻合《易經》八卦構成和排列的規律法則,及其內涵的核心思想。
3、無論哪種意見•觀點,都不能否認[易]的[變化]之涵義。日月象數蘊含交替變化之義。
第十句話:易經的辨證法則是什麼?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繫辭》中說的,
也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解析:
1、天道運行的規律:[唯變所適]。
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易經》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顯示了[恆常通久]的不變法則,又在這種“恆常通久”中、表現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律。這種規律就是所謂的[天行],即天道運行的規律。
2、事物變化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隻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3、所以《易經》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那麼人就應該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
4、《易經》的兩個指導人行為的概念,即[時]與[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運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時]指與時勢一致:也就是說和諧、與時俱進。
相信大多數朋友們讀了這十句話就讀懂了易經,當然只是初懂,也就是明白了易經是怎麼回事。
既然入門不那麼難,那麼,深入下去也是大有可為的了。
有興趣 的朋友可以進一步探索易經這浩瀚的奧秘,相信你會獲益匪淺。
如果你的運勢不好,請抓緊調理,務必記住:
真正好的運勢還是需要你自己把握,因為調理是硬道理,風水就在我們身邊。
==============
離卦取象於「火」,也有孔目相連的網罟之象,火光閃耀,照亮一切,結繩作網,以行漁獵,
都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發現和發明。
「離」即「麗」,有附麗、亮麗 之意,火須依附於物件上才能燃燒,個人得依附於社會群體,
在縱橫交織的人際網路中找到定位,才能生存。
「麗」字本係兩頭鹿相依相偎,靠在一起,所謂伉儷情深,情景十分動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