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羅馬七丘之城

羅馬被稱為「七丘之城」,當時的七座山分別為凱馬路斯(Cermalus)、契斯庇烏斯(Cispius)、法古塔爾(Fagutal)、奧庇烏斯(Oppius)、帕拉蒂尼(Palatium)、蘇古沙(Sucusa)與威利亞(Velia);

傳說中羅馬城最初是由羅慕路斯(Romulus)於帕拉提诺山Collis Palatinus)上興建。
現在其餘六座山則與古代的稱呼有所不同,分別為阿文提诺山Collis Aventinus)、卡比托利欧山Capitolinus)、奎利那雷山Quirinalis)、维米那勒山Viminalis)、埃斯奎利诺山Esquilinus)與西里欧山Caelius)。
羅馬七座山丘

在最初時,這七座山丘分別為不同的人群所佔有,沒有組合成"羅馬城"的念頭。
其後,這七座山丘的居民開始共同參與一系列的宗教活動,並且逐漸組合起來。
羅馬城逐漸成形,而居民們則將山丘間的沼澤地清理,並且在該處興建市場與法庭。

現今知名的梵蒂岡山(義:Vaticano,拉Collis Vaticanus)位處台伯河西北岸,因此並不是七座山丘之一。
賓西亞丘陵(義:Pincio,拉Mons Pincius)位處台伯河北岸、
雅尼庫倫山(義:Gianicolo,拉Ianiculum)位處台伯河西岸,不是七座山丘之一。

現代羅馬城的七座山丘裡,其中五座(阿文庭山Collis Aventinus、西蓮山Caelius
埃斯奎裏山Esquilinus、奎里爾諾山Quirinalis、維彌納山Viminalis)有紀念碑、建築物與公園;
卡匹托爾山Capitolinus為羅馬市政中心;
帕拉蒂尼山Collis Palatinus是考古地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