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象人当暑燕居,手足表露之形。”
夏,就像人在大热天里赤足露背、摊手摊脚地躺在那儿,懒得动的模样。由此推测,这肯定是夏天。
因为在这个季节,植物、庄稼生长最快,变大了。从这种明显的表象上来分析,夏季,因为天气炎热,所以草木会特别茂盛。
将一年中的高温季节定名为“夏”,确实是很有道理,而且也很形象。
“夏”字从一个民族到一个季节,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我国文字有很深的渊源。正所谓,华夏文字齐天下,仿物象形成书法。
=====================
我国古代把“夏”当作族名,把“华”当作国名;
还有些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而且,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
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夏”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具有广义上“大”的意思。
这个含义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战国以后,我国逐渐走进封建时期,人们心里开始慢慢植入大一统观念,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将“夏”理解为“大”,即指盛大、礼仪之大的广泛含义。
第二层意思是指现在的汉族人。传说,在距今约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其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与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发生了诼鹿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
于是,炎帝、黄帝部落从此开始结成强大的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民族,也就是现在的汉族人。
据说,在周朝之前便有“华”或者“夏”的单称。从西周开始出现“华夏”的连称,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
第三层是指中国人的意思。
据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夏有过解释,“夏,中国之人也。”在当时又称为夏族人。
因为据考古学家与诸多文字专家研究发现,从甲骨文中的“夏”字形上来看,有头发、有脑袋、有躯干,还有脚,就像一个完整的侧视的人形。
因此甲骨文的“夏”字所表现的,就是史学家们所说的威武雄壮的夏族人。
所以,先民就借用“夏”字来代指华夏民族,用“华夏”做为中国别称的原标题,直到今天我们还会自称华夏民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